物流工程本科论文(合集10篇)

时间:2024-03-19 08:21:25 作者:admin

物流工程本科论文 第1篇

市场营销就是要识别顾客的需要和欲望,确定企业所能提供最佳服务的目标市场,并且设计适当的产品、服务和项目以满足这些市场的需求。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必须进行商品的存储、运输、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即进行物流管理活动。通过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对于企业降低成本费用,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供优质服务,促进顾客购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推行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必要性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物流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疆”,也是市场营销“最后的黑暗大陆”。

在今天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把产品交给顾客有时甚至比销售产品更困难,企业必须决定采用最好的方法来储存、装卸和运送他们的产品,以便能够以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合适的顾客。因此,我们强调在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推行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1、提高顾客服务满意程度。企业通过推行现代物流管理技术,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低的成本,能够吸引更多的顾客;同时,也能避免企业因为不能准时提供对口的产品而失去顾客。

2、降低企业成本。在发达国家,物流成本约国内生产总值的10%;而中国则高达16。7%,所以,推行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可以为企业和顾客节约大量的成本费用。

3、提高效率。今天的超市,经营的品种平均都在万种以上,有的甚至高达十几万种。面对如此众多的产品,给企业的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出现,特别是计算机系统、电子自动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收款机(POS系统)等技术的出现和推广,使企业的效率大大提高。

二、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推行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目的性

企业在选择物流管理目标时,应该兼顾服务与成本的关系,具体来讲,企业应考虑以下三个要求:

将各项物流成本费用视为一个整体。在致力于改善顾客服务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努力降低物流总成本,而不只是个别项目成本的增减。

将全部市场营销活动视为一个整体。在各项市场营销活动中,都必须考虑到物流目标,联系其他活动的得失加以权衡,避免因孤立处理某一具体营销业务而导致物流费用的增加。

善于权衡各项物流费用及其效果。为维护或提高顾客服务水平而增加的某些成本项目视为必需,而不能使顾客受益的成本则坚决压缩。

在考虑到以上的要求之后,我们将物流管理的目标为:以最低的成本向目标客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

为完成企业所设定的物流管理目标,企业必须设计一个能使这些目标成本最小化实现的物流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定单处理、仓储、存货、运输、接收、装运、包装等职能。

1、定单处理

实体分配是从顾客定货开始的,企业一旦收到定单,就必须快速准确地加以处理。

2、仓储

仓储的作用就在于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在时间上和数量上的矛盾。企业必须决定仓库所在的位置和仓库的数量、规模,要考虑顾客的位置,运输是否方便以及顾客对货物的需求量,同时也要考虑成本。

3、存货

存货水平的主要目标是在存货的多与少之间保持平衡,管理部门在做存货决策时,必须在管理较多存货的成本和由此产生的销售和利润之间作出权衡。

4、运输

运输影响着运输时间、运输费用、产品价格、交货情况和货物到达目的地时的状况,所有这些都关系到顾客的满意程度。可供企业选择的运输方式有五种:铁路、水路、公路、管道和航空。企业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选择。

企业在选择运输方式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货物的性质、运输时间、运输成本、运输货物的批量、运输的机动性和便利性、运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等。同时,企业还必须综合考虑仓储、库存等因素,使运输与其他方面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实现物流管理的目标。

5、包装

包装是物流的起点,包装合理化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对象,也是物流合理化的基础。包装对物流成本和生产效率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运输、仓储和配送环节中,包装不仅起着保护商品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促进销售和增加利润的功能。

三、现代物流技术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1、条码

条码(BARCODE)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是为实现对信息的自动扫描而设计的。它是实现快速、准确而可靠地采集数据的有效手段。条形码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物流中的物品进行标识和描述的方法,借助自动识别技术、POS系统、EDI等现代技术手段,企业可以随时了解有关产品在供应链上的位置,并即时作出反应。所以,条形码是POS系统、EDI、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是物流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

2、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电子数据交换(简称EDI),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 ISO )的定义是:“将商业或行政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文档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简而言之,EDI 就是要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化处理。因而,EDI也被称为“无纸化贸易”。

采用EDI 技术,可以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效益,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交易双方的信息是由计算机网络传输,瞬间即达,可大大缩短业务运作的时间。

(2)由于信息处理是在计算机上自动完成的,毋需人工干预,所以除节约时间外,也可大幅度降低业务处理过程的差错率,从而降低出错成本。

(3)节省库存费用。由于使用EDI 后可大幅度缩短供需双方的业务处理时间,因而需方可减少库存,从而降低库存成本。

(4)节省人事费用。由于使用EDI 后不再需要人工填表、制单、装订、打包、邮寄等一系列过程,自然可节省人力。

(5)实现贸易无纸化,大幅度节省纸张、印刷、贮存及邮寄的费用,亦降低了贸易文件成本。

(6)企业国际化。随着企业使用EDI ,业务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而是立即走向全球。

3、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

按照支付的方式可以将电子货币划分为以下四种:

(1)储值卡型电子货币:是指某一行业或公司发行的可代替现金使用的IC卡或磁卡。例如,移动通信公司发行的电话充值卡、固定电话使用IC电话卡、超市发行的购物卡等。

(2)信用卡应用型电子货币:信用卡是银行或发行机构发给消费者使用的一种信用凭证,是一种把支付与信贷两项银行基本功能融为一体的业务。

(3)存款利用型电子货币:它是一种电子化支付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安全移动存款以完成结算。其优点是克服现金结算的不便。

(4)现金模拟型电子货币:现金模拟型电子货币是最接近实体现金的电子货币,它是一种以数据形式流通的货币。它把现金数值转换成为一系列的加密序列数,通过这些序列数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货币。用户在开展电子现金业务的银行开设账户并在账户内存钱后,就可以在接受电子现金的商店购物了。

4、电子收款机

电子收款机和销售点管理系统(简称POS 系统)有两种,一种是商业用POS 系统,一种是银行用POS 系统。运用POS系统,可明显提高销售管理水平。

POS系统在今天的零售连锁经营中得到了充分的普遍的应用,借助POS系统可以实现商品从订购、送货、内部配送、销售、盘货等零售业循环的一元化管理。

总之,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作为企业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市场营销活动,特别是市场营销中的实体分配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影响的重要性,在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尽量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企业成本、加强对顾客服务的目的。

[物流市场营销论文]

物流工程本科论文 第2篇

企业想要顺利完成一件事,首先,要做好员工的动员。

其中,领导作为核心,要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高度关注。

积极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信息化系统的实际操作。

在优化互联网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夸奖员工参与的积极性,配合系统研发的调研工作。

其次,探究物流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真实想法。

确定物流企业信息化未来前景

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属于企业整体发展中的核心组成,所以一定要同企业的宏观目标相协调,才能令企业在竞争中经久不衰。

因此,在研究和解析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前提上,要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宏观规划相适宜,充分考虑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水平,树立企业信息化进步的宏观目标、规划、每个阶段的小目标与计划的详细步骤。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

当目标明确标后,坚持且一丝不苟地去执行。

在建设期间,还需要深入掌控系统的延展性和提升空间,严格遵循制定的目的和规划,分步骤、分环节地执行,按时验收建设的效果。

信息化建设成果的使用和维护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完成,并不代表工程就结束了,想要使系统能稳定正常且高效地运转,还有诸多后续的配套工作需要执行和完善。

比如,判断建设完成的信息化系统,评估其是否已符合企业设置的建设目标和标准;加强对平台系统的定时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不断完成对系统的更新,添加新的职能和职责,使系统能够与这个时代的发展步伐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相适应,给企业指出一条最新的信息化服务之路。

4 计算机网络背景下的物流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健全物流企业的资源配置

从当下情形看,众多物流企业的资源尚未得到全部且合理的配置,极易导致大量浪费。

所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时,还应该改进和调配其资源的共享。

借助于电子信息技术,减少对物流资源的莫名浪费,使企业的机器和人员都发挥出最大效用。

同时,还能在电子信息化建设阶段,搭建出一个形式上的物流模型,方便指导企业的全部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和最大的利用率。

完善供应链管理

在网络信息化日新月异的当下,众多物流企业陆续运用供应链模式的管理方式。

所谓供应链模式,就是指从产品或材料的选购、传输、储存、派发、到达客户手里这整个流程中关于卖家、生产方、服务企业、客户之间的整个上下产业链。

这个过程的效率将对企业的运营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调整企业对供应链的管理。

运用局域网、数据分析、B2B等电商等技术,完成上下游中多方信息的实时分享,把企业的对外业务和内部业务恰当地统一,有效提升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使得信息化建设成果更为显著。

改善物流信息化的基础环境

近些年,大部分物流企业已开始对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形成了深刻认知,把物流信息化当成一项关键的发展目标列入企业的长远规划中。

但由于我国开始运用电子信息化的时间相对较晚,技术水平较低,发展物流信息化的底子比较薄。

想要建设好物流企业的互联网信息系统,还需要我国其他相关部门给予该项工作高度的重视和大力扶持,制定和颁发相关政策,一起协作配合。

一方面发挥出必要的执行作用,一方面起到表扬作用。

这样就能有效地加快物流行业中的整体信息化建设,从而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发展空间。

保护企业信息化系统安全

物流企业要经常对员工展开专业培训,积极组织众多电子信息化方面的活动,让员工之间能够顺利实现有效沟通。

员工要具备一些最基本的日常运行维护和应急方法。

保障企业在使用这一系统时能够符合足够的信息操控要求,进而促进整个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转。

5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能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许多便捷,有利于促进物流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进程。

而针对物流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一系列棘手难题都要深思熟虑,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加大企业的宏观环境建设、互联网信息化系统建设和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

物流工程本科论文 第3篇

摘要:21世纪将是国际物流大发展的时代,政府应从宏观调控的方面加强对物流业的支持和管理,完善相关法规建设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现代物流业增加了配送等新的功能,国际物流较之国内物流又复杂重要得多。新的情况下,物流业者的法律地位有本质变化,风险责任也在扩大,应尽快建立法规严格物流市场的准入和行业标准。国内各相关专业部门不仅应改善各自传统的条块分割的法规,还应根据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特点,在立法上做到一定的超前性。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但应吸收他国经验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

进入21世纪的中国,一个新兴的名词 物流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品交易时间已等于或趋近于零,未来物流时间将占到流通时间的90%。物流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未来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大的制约作用,可以说,现代经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物流水平。迈向21世纪的物流技术,不仅是企业战略的 商务物流 ,而且是向整个社会实现物资供给的 社会物流 ,进而在全球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形成多元化网络所必须的 全球物流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业迎来巨大商机,跨国公司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国际物流大发展的时代。这一时代的物流业,将呈现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和社会化的特征。

近来,物流已成为一个社会热门话题。笔者认为,随着这个名词的过份炒作,暂时形成了一个误区,那就是物流似乎被认为是一个特殊产业,需要什么特殊的政策来支持。2015年4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接受了有关部门委托的一个加入WTO后的产业对策的研究课题。这是我国第一次启动针对物流产业的可操作性政策的研制。经过调研后,协会拿出了一份初稿,要求有关部门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降低税率、统一纳税、降低土地开发费用等,作为对物流业的发展支持。物流专业毕业论文(3)篇论文。这份初稿确实反映了当前行业的普遍观点,但是最后为有关部门否定。为什么呢?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面对国际化的市场所做的产业政策的调整将直接涉及到管理观念的转变问题,如政府放弃对市场供求关系的控制等。政府管理部门不能单从市场开放角度看待加入WTO和产业国际化,而应考虑到如何在管理观念上适应加入 WTO所带来的变化。在制定产业政策方面必须更注重于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创造发展经济的环境和条件,而不是直接插手经济。物流业的国际化发展在当前是迫切的,但它也不是什么特殊产业。面对国际化的竞争环境,政府并不需要给予什么特殊支持。政府更应从宏观调控的方面加强物流业的管理,打破地域间的阻隔和部门的垄断,创造良好的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来扶持这个行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便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的建设。

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 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它是一种观念上的革命。它不仅仅是物资的简单运输,而是涵盖了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包括制造前的原材料运输和商品出售前的储藏,并且增加了一项传统运输业从未有过的、对商品制造者和销售商产生积极影响的功能 配送。产品制造者可以要求运输者按照指定的时间和数量将原材料直接配送至制造车间,从而不必建造仓库进行材料储存;产品制造商可以根据销售商的销售量将商品直接配送至商场,使商场实现了无仓库经营。制造商和销售商省去的不仅仅是仓储的麻烦,而且做到了 以销定产 以销定货 ,从而避免了大量的资金被占用,减少了商品的积压和滞销,最终使消费者得益。这一行业跨越几乎所有部门 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内贸、外贸等,受到多个部门的牵制,需要完善的法律和政策的支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市场将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物流也将面临着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化物流与国内物流是不可分割的,而且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但按其重要性和复杂性来说,国际化物流远远超过单纯的国内物流。全球物流运作的环境远比国内物流复杂,可以用4个D来概括:距离 (Distance)、单证(Documentation)、文化差异(DiversityinCulture)和顾客需求 (DemandsofCustomer),即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物流活动距离更长、单证更复杂、在产品和服务上顾客需求变化莫测,并要满足各种文化差异的需要。国际物流的复杂环境形成了它的自有特点:完成周期长、作业方式复杂多样、物流系统一体化、重视联盟作用。

从行业纵向来看,现代物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会推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海洋运输等各项运输业的发展,对国际贸易及跨国公司经济活动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应地,它的发展也受到其他许多专业部门的牵制。我国传统管理法规中,条块分割严重,令我国的物流业者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规模经营受到阻碍,也使国外物流从业者对我国内地市场望而却步。例如,我国仅公路法就各省自有一个,令跨省经营者无所适从。铁路、海运集装箱标准不一,增加了相应成本。各部门应根据WTO国际惯例改善各自的专门法规,除去弊端,为国际物流发展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各专业部门还应根据国际信息社会的瞬息万变,在立法上有一定的超前性。电子商务是推动国际物流发展的最有效手段,而我国的网络法律相对滞后。例如,我国还没有一个对于电子认证的统一规范和标准,电子签名法的出台显得过于滞后,这不利于网络经济的有效管理,也会影响到物流的发展效率。另外,建立各种程度的自由港、保税仓库制度及相应法规,将为国际贸易创造有利环境,吸引货源,增加港口航班密度,同时又吸引国际物流到港口中转,有利于将港口建成国际物流网络的枢纽点,推动国际物流业的发展。

我国物流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也使我们能吸收他人的经验,让该行业朝着更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如物流业引发的环境问题是未来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外现在很重视 3R原则,即Reduce(减量化)、Reuse(再使用)、Recycle(再循环)。[1]()如对物流业中的包装材料的选择有严格规定,对回收、重新利用也有相应法规,还以法律形式确定对汽车排放的控制,明确测量方法、限值标准等。这些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际物流业的持续性发展, 是我国应与国际接轨的方面。

随着加入WTO后带来的市场开放和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变革,物流业面临着巨大国际化的发展,它需要更加科学、合理、高效、透明的政策法律环境。现代物流业立法成为当务之急,需要突破性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善物流业的法律环境,全面建设立体物流网络,为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在国际上的腾飞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

物流工程本科论文 第4篇

电子商务物流论文

浅谈电子商务时代下的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的强劲发展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演变为现代物流企业,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要求与之相关的企业进行相应的发展策略调整,这也对我国物流配送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配送问题

(一)配送成本较高

电子商务公司的物流配送范围包括批发零售商及最终的消费者,配送成本过高则使电子商务公司承担较大的物流费用,导致配送成本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进行交易,交易的时间和地点都是不确定的,物流配送具有分散性,物流配送又要保证配送的及时性,因而很难进行集中的物流配送,使得物流配送的成本随着配送订单的增多而增加。

第二,物流配送还需要根据商品的性质进行分类仓储和运输,例如海鲜、水果等产品需要进行冷藏、保鲜等措施来保证质量,这也使得物流运输的成本增加[1]。

(二)配送人员管理问题

电子商务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电子商务公司的经营者多数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他们普遍认为物流配送服务也是体现商品价值的重要部分,希望物流配送人员能够以顾客就是上帝的精神为消费者服务,

但现实往往是面对电子商务公司的要求,物流配送人员还是以完成配送任务为目的,并没有体现出服务精神,这主要由于物流配送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与较高档次的顾客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而且物流公司对配送人员的管理普遍松懈,导致配送结果与电子商务公司的高要求相差甚远,长此以往,不利于电子商务公司与物流公司建立长久合作机制。

(三)物流配送渠道不够完善

现代物流配送渠道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电子商务公司自己組建配送网络和配送人员,全程配送均有电子商务公司独自完成[2]。

但是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需要投资大笔的资金,而且由于电子商务的特点,配送地点可能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很难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这对于很多中小型和刚起步的电子商务公司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第二,电子商务公司与专门的物流配送公司签订配送协议,将配送流程交给专门的物流配送公司,但这种合作模式虽然降低了电子商务公司的物流成本,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物流配送不及时、出现货物损毁等情况,最终导致商家和顾客都不满意的现象[3]。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配送发展对策

(一)建立物流配送中心

物流配送中心是整个物流配送网络中的重要结点位置,通过物流配送中心的运输路线规划以及调配方案部署,可以最大限度的缩减不必要的物流运输中间环节,降低运输途中的手续费用,提高运输效率,实现运输规模效益的最大化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各个分站的库存费用,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资金周转,使整个物流配送环节的成本降到最低,有利于物流公司与电子商务公司的长期稳定合作。

(二)运用现代化技术,加强配送人员管理

物流企业要致力于运用现代化技术,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并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例如条形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的应用可以帮助物流运输系统更高效的运作,优化整个物流供应系统[4]。

其次,物流企业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解决现阶段我国物流配送人员管理的瓶颈问题,通过对物流运输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教育,进一步提升物流运输的整体服务质量,更好的达到电子商务公司对物流运输人员的.服务要求,促进物流公司与电子商务公司的双赢合作。

(三)降低配送整体价格

价格也是限制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这需要物流公司与电子商务公司的共同努力。

对于物流运输公司来说,应尽可能的与电子商务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加强对公司人员的整体管理,保证物流公司的业务量成稳步增长态势,同时物流公司还应从自身开源节流,降低物流本文由配送成本和配送价格,更大程度的让利给电子商务公司。

而对于电子商务公司来说,不应该单纯用订单数量来衡量企业盈利状况,还应尽可能的综合考虑物流配送企业的配送成本和服务费用,尽量将网上销售的商品控制在一定的配送范围内[5],促进物流运输中心更好的进行调配,形成规模效应,最终降低物流运输整体价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物流配送行业也成为了时下热门的朝阳行业,针对上述的物流运输的现状及问题,物流企业应积极配合电子商务公司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中心,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降低物流配送整体价格,并加强对物流运输人员的服务意识管理,在提升物流运输人员整体素质的同时满足电子商务公司对物流运输人员的高要求,真正意义上实现电子商务公司与物流公司的双赢发展。

物流工程本科论文 第5篇

1.1培养目标如果把现有的物流工程专硕培养模式比作为推式供应链的话,那么订单式培养就必须要求培养模式由推式供应链转向拉式供应链。人才培养必须由需求拉动,而不是学校将主观设计出“理想”人才推向市场。首先,培养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岗位职责来制定,至少满足3个条件,即具体化、可量化和可匹配。查阅几所重点高校的物流工程专硕培养目标,发现几乎雷同,即“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高级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物流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物流设施应用、系统规划设计与评价以及物流管理的先进理论、技术与方法,并具有独立担负物流技术和运作管理工作的能力”。这种宽泛、模糊的目标定位是企业难以接受的。以重庆为例,位于长江上游,拥有汽摩、机电等支柱产业,民生集团、中集等物流巨头驻扎,拥有两路寸滩港、江北机场空港、团结村铁路口岸和巴南公路物流基地的公铁水空物流枢纽。因此,结合学校一贯的交通办学特色和路桥学科优势,物流工程专硕的培养目标大致可描述为“掌握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系统规划、设计、评价,港口物流设施应用以及运输、配送和仓储先进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独立担负相关技术指导和运作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细化后的培养目标不仅没有偏离物流高层次人才的基本定位,而且满足了重庆本地运输主导型物流企业的人才定位。

1.2课程体系目前,缘于师资不够或者教学管理方便,多数学校对物流管理学硕和物流工程专硕开设的课程基本相同,并且物流工程专硕的专业选修课可选性不高,很多学生选课都是哪门课容易拿到学分就选哪门。例如笔者所在学院的物流工程专硕的学位选修课一共不超过10门,包括现代管理分析技术、物流外包与第三方物流、物流节点仿真技术、物流系统规划方法及应用、高级物流学等。就这些课程看,总体上是普适型的课程居多,无法和物流企业某个岗位或者岗位系列直接对应起来。因此,在订单式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需要整合。按照少而精的课程设置原则,根据物流企业岗位设置,形成3~5个必修课程包,如运输课程包、仓储课程包、配送课程包、港口口岸课程包、供应链管理课程包,每个课程包设置2~3门核心课程。学生入学后,一旦选择了感兴趣或者有志于从事的岗位,随之就决定了他必须选择岗位对应的课程包。其它普适性课程只需要学生根据本科阶段的知识结构或者导师指定进行选修,本身没有跨专业的学生可以直接申请免修。

1.3培养方法人才培养不像生产产品能够实现标准化,仅需按照详细的产品规格参数,遵循一定生产工艺和流程生产出产品交付即可。物流工程专硕强调的应用性是将学到的知识技能,结合不同环境和问题,经过创新性加工再应用的能力,它大大高于职业技校生的技能初级应用。简言之,技校生是授人以鱼,而硕士生是授人以渔。具体的培养方法就是学中做,做中学。从现有的培养模式看,物流工程专硕的学制一般为3年,其中第5个学期为实习期。由于校企合作存在的种种具体问题,这个实习期等同虚设。笔者认为,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最大的调整是如何保障学生真正地接受实践的锤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个多频次的、持续的和反复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割裂的阶段性的过程;实践应用应该自始至终伴随知识技能传授,而不能将知识技能传授和实践应用分开进行。具体的,校内导师传授的重点转向“工具性”的知识技能传授和在假想场景中的思维能力训练,而校外导师的重点是把校内的假想环境变成实战场景,并结合一些细节,指导学生如何把学到的结构性知识技能进行适应性调整并应用。以物流运营部的市场专员为例,岗位胜任特征是具备物流市场营销、物流设施选址规划可行性评估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如果某个学生选择了这个岗位,那么他在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方向就是物流系统规划。在校内导师指导下,在校学习理论上的先进规划与评价方法、规划重点要素等知识以及规范的规划报告撰写等技能。同时,企业正在开展一个规划项目。学生学到一点知识技能后,如内外部环境分析,随后马上参与到实际规划项目中并完成校外导师布置的“研究任务”,并以公司员工最终形成的分析报告作为参照,让学生完成“自我审查报告”,一方面发现差距,及时纠偏,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寻求新的理论方法或者改进现有理论方法。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犯错,不断得到指导。待全程参与完一个项目后,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学生能够达到专硕的培养标准,并且较好地胜任这个职位。

2订单培养实施方案

2.1学生选拔学生在复试之前,提交订单培养申请表,获得批准后,在复试时接受校内导师的面试,重点考察思维能力和具备读研究生的基本素质,然后接受企业人力资源部专员组织的面试(事实上是把学生的就业面试提前进行,以选拔出被企业认可的培养对象),重点考察个人特质、价值观等。两次面试成绩加权汇总得出最终复试成绩,按照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直到满足订单规定的培养数量。这部分学生在入学时与学校、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合同。落选的学生和没有参加订单培养计划的学生,则根据校内的面试成绩按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2.2导师团队建设导师团队是提高订单培养质量的关键。目前,大多数校内导师都有2~3个研究方向,作为订单培养必须要求每个导师凝练研究方向,并选择一个主攻方向或者最擅长的研究方向作为订单培养的研究方向。学院根据导师提交的订单培养方向,按照企业岗位类别进行归类,形成3~5个订单培养导师团队。每一个导师团队至少和2名以上对应的企业部门经理合作,形成订单培养团队。

2.3过程管理与考核全面执行导师负责制。在校期间,由校内导师负责管理,在企业则由校外导师负责管理。学生在修满课程学分后,可机动地选择在校学习或是到订单企业短期实习。在校期间,除了学习课程外还需接受企业组织的专题培训,如企业文化、特殊技能。管理和考核严格执行打分制(首先需制定评分细则和标准),每个学期和每个学年由除导师之外的第三方(校内学位分委会和企业高层主管组成)组织一次综合评估,做出不合格、基本合格、合格和优秀的评估结果。对不合格和基本合格的学生或者导师,给予警告,对二次评估不合格的学生或者导师,解除三方培养协议并取消订单培养导师资格。

3订单培养的风险控制

履约是物流工程专硕订单式培养的最大风险。学生、导师和企业都存在违约或者不严格执行合同条款的可能性。例如,学生在中期觉得学习有压力,执意要推出订单培养计划,由于订单培养是学校和企业的一种合作机制,国家学位办和教育部不一定认同,因此对这种情况学校便不能采取强制措施,只能准予学生推出。这势必打乱企业的用工计划,影响合作意图。在这个问题上,有必要在事先向有关部门报批和备案,做到有法可依。反过来,企业如果认为培养效果不尽理想也可能终止合约,继而影响学生的培养计划和学校的声誉。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在签订合同时附加强制条款和赔偿条款,至少保证一个培养周期的全部完成。如果导师不负责或者校内校外导师不能密切配合,可以通过设立激励机制来加以解决。

4结语

物流工程本科论文 第6篇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高职物流专业;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1- 0091- 02

工学结合是把学生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其最大特点是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工学结合在理工类专业中开展得较好,而在文科专业实施却面临着实际的问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操作技能性强,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加强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探究实践教学模式是高职物流教育面临的迫切问题。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高职物流专业是以培养物流领域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高职物流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重点在于其实用性、操作性和职业性,这也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优势和特色之所在。这就要求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必须以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为中心,教学时间分配应达到1∶1。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迫切且更加现实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物流人才已被列为12类紧缺人才之一。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更加现实。物流人才能否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和是否具有发展的潜力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有调查显示:企业目前需要的物流人才主要集中在物流市场开发、物流系统管理和物流信息管理方面。企业物流岗位用人较多的主要集中在仓储和运输岗位。在物流从业人员中,75%~85%的人员是在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要求“既能动口,更能动手”。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干能力,克服眼高手低的问题。

物流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物流是一门系统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物流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在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物流所包含的每一个功能环节中,都需要大量的人员去操作,这些都带有明显的实践性。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应提升物流专业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的地位,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物流教学内容和模式,改革和创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物流专业人才。

2 现阶段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物流专业教学内容有待重构,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内容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核心因素之一。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尽管多数学校正在积极加大工学结合课程的建设力度,但是不少课程改革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改革仍未深入到课堂教学层面,与实际工作岗位贴合不够紧密,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程体系设置是实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内容上应加大实践课程内容。在教学方式上也缺乏实践环节。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但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较薄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单一的讲授授课方式会让学生觉得单调乏味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

实践环境有待改善,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实践教学基地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场所,其环境与布局直接关系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实践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拥有充足的实训、实践、实习的场所。但高职物流专业普遍存在班级规模大、人数多、实训条件不足等情况。建设大量的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是实施工学结合、开展实践教学的当务之急。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学校对校内实践基础设施的投入相对较少、缺乏资金。校外校企合作也不够深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的长效机制仍未建立,从师资培养到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教学评价等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各个层面未能真正实现“工”与“学”的有机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许多学校尚停留在非常初级的阶段,部分专业基本还停留在纸面上。

“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强化与提高

物流工程本科论文 第7篇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工程;实验系统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育提高项目、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建设,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结构总体框架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程建设是连接教育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重要纽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细胞。实践环节注重于所掌握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应用实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为了达到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尤为重要。[1-3]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承担物流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的培养,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物联网概论”属于学位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促进实现物流工程硕士培养目标,急需建立“物联网概论”课程教学相关实验系统,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独立从事物流工程信息系统设计与优化的能力。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物流工程技术人才,完善物流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更侧重对实践能力培养。物联网技术为物流工程带来巨大变革,数据感知与采集是物流工程智能决策的数据基础,数据管理与集成是异构数据转化为商务智能的信息条件。[4-5]本文主要介绍面向物流工程专业的“物联网概论”课程中实验教学系统的思考与探讨。

一、物流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培养目标与“物联网概论”课程

物流工程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控制、经营和管理的工程技术领域。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物流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培养目标是从我国物流产业的实际出发,结合本校优势,培养具有物流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富有创新意识,能独立从事物流工程信息系统设计,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物流工程管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在专业建设中,“物联网概论”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物流工程专业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知识,掌握物联网体系架构,深入了解物联网核心技术,使学生具有在物流系统中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基本能力。其主要讲授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知识,包括物联网的分类、物联网体系架构、物联网技术与物联网工程设计等内容,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体系并普遍理解基础内容,重点掌握应用技术:物联网的三层体系结构、传感与数据采集、通信与网络技术、数据处理与挖掘、物联网工程设计。

二、“物联网概论”课程实验系统建设

按照国家教育部对工程硕士的要求,在考察和培养工程硕士理论知识能力的前提下更侧重对工程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物联网技术为物流工程带来巨大变革,数据感知与采集是物流工程智能决策的数据基础,数据管理与集成是异构数据转化为商务智能的信息条件。数据管理与集成及数据感知与采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受到了学术与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已成为物流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关键性问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承担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物联网概论”属于学位必修、专业基础课,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促进实现物流工程硕士培养目标,急需完善相关教学课程体系并且建立该课程教学相关实验系统。“物联网概论”课程建立以演示为主、调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小型物联网系统十分必要,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独立从事物流工程信息系统设计与优化的能力。

物联网信息采集、加工是物联网乃至物流工程中的重要知识内容,建设实验系统所提供的科学研究与实践平台不仅可以让研究生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物联网的信息流的认识,提高实践能力,而且将进一步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6-7]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感知层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与通信,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是互联网基础上的网络,是“物物相连”的信息通信网络。庞大复杂的前端传感数据汇集后需要分类分析甚至综合协同处理,作为物联网三个重要的特征之一,信息系统强大的计算能力对前端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分析、判断并给出结论,本实验系统是建立基于RFID的商品供应链智能管理系统的初步阶段,其整体系统如图1所示。

初步建成具有以下功能的小型物联网实验系统:以物流工程中库存管理为基础,利用RFID技术建立感知层,运用自适应网络建立数据传输层,设计实现数据处理层业务实验系统,重点发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优势,从而进一步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对无线传感器节点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安装无线传感器节点操作系统,配置无线组网,建立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数据;建立RFID工作场景,在完成对射频标签读写基础上利用数据库进行具体应用案例开发。

(1)模拟给每一库位贴电子库位标签,在进行库房管理作业时读取该标签信息,从而判定当前作业的位置是否正确。

(2)模拟为入库物品贴上具有货物标识的电子标签,在实施库房作业时读取标签编号用以核定作业物品是否正确。

(3)读取出库物品标签,提高作业效率,降低错误率。

(4)为了节省运行成本,货物出库后可取下标签,送到入库处根据需要设计重复使用货物标签。

(5)架设具有模拟覆盖整个仓库作业区域的无线网络,实现作业数据的实时传输。

(6)模拟作业车并安装无线数据终端,作业者配置手持式无线数据终端,利用指令实现作业位置与作业货物的准确性确认等功能。

(7)模拟自动导引车平台并配置RFID识读器、无线通信设备,实现周期性对库房货物的自动盘点并其结果传输给信息系统。

围绕北京市物流产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实现“物流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初步建成小型物联网实验系统,以物流工程中库存管理为基础,利用RFID技术建立感知层,运用自适应网络建立数据传输层,设计实现数据处理层业务系统,重点发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优势,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用以支撑研究生课程“物联网概论”的教学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数据感知与采集”的科研与创新实践平台。借助所建设的小型实践平台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进一步接触接近实际的数据感知与采集、数据管理与集成技术,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本文在介绍物流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总结了“物联网概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在分析物流工程与物联网关系等方面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物联网概论”实验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和建设内容。“物联网概论”实验系统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而且还将进一步增强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学生通过接触到近于实际的数据感知与采集技术,提高其自身的技术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因此,本实验系统的建立可以提供“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相关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必将大力加快我校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面对社会人才需求,培养优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满足行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熊玲,刘芳,李忠.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93-96.

[2]温静,胡显莉.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2):182-184.

[3]高芳.我国研究生课程与教学改革效果的调查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27-31.

[4]柯强.物联网专业课程建设探讨[J].物联网技术,2012,(1):80-81.

[5]赵传信,王杨,陈付龙.物联网专业实践课程建设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2):2922-2924.

物流工程本科论文 第8篇

物流经济发展论文

作为经济发展“加速器”的物流产业逐渐成为各个地区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连接各个地区之间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同时带动资源在各个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县域物流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物流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较大的加速度,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随着物流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及物流产业的不断创新,实现了物流产业由传统形式向现代模式的跨越,实现了物流产业的信息网络化、仓储现代化、运输体系化、管理信息化等各方面的创新,解决产业结构问题、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反过来随着经济发展,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延长和丰富供应链等,促进县域物流发展。

(一)县域物流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战略的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由区域经济增长转变为区域经济发展,注重产业结构升级,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而物流产业作为挖潜能力、辐射关联能力最强的典型第三产业,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的推动作用。首先物流产业能够有效的整合生产要素,解决生产资料和农民生活消费品的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产品的销售配送,解决了农业规模发展的后顾之忧,因此促使第一产业规模经济发展;其次,物流产业的发展,促进第二产业的集聚效应,现代物流体系的便捷性解决了工业品的传送和销售受地域性的影响,从而为工业企业节约了地租和产品运输成本,为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节约了企业物流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后,归属于第三产业的物流业不仅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为其他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如电子商务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物流体系的支撑,促进配送、餐饮、酒店等一系列服务业的发展等,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此外,促使从第一、第二产业节约的人力资源、资本等流向第三产业,实现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因此,物流产业较大的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见图1)。第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市级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乡镇级别经济发展的导向,因此县域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物流产业是联系各个层级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制约着各个层级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和关联度,物流产业的现代化模式打破了传统贸易受地域和行政级别的限制,加强了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实现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各区域市场对接、协调发展,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图1物流优化产业结构机理第三,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保持区域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而属于第三产业的物流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促进资源自由流通,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缩短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为经济发展增加了活力。

(二)经济发展对物流产业的反作用力

县域物流产业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必定会带来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同时也对物流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需求,促使供给链增长,必然也会对物流产业发展起到反作用力。第一,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利于物流运营体系完善。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发展,必然伴随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是水利设施、保障设施还有公路等一些交通基础设施,而交通基础设施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对经济发展有支撑和保障作用。区域经济发展,交通规划也成为区域发展的目标,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增加,各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也逐渐获得不断完善,满足物流运输在利用基础设施方面的.便利性,利于物流业运营链条的完善,从而形成合理布局、运输方便快捷的物流体系,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运输功能。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在经济发展取得进步的同时,开始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尤其在道路方面的建设,山东茌平县也不例外,在经济获得发展的同时,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较多的资金建设,并将其与经济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地域内外的交流和产品流通。第二,区域经济发展,导致物流业的需求增加,加长物流业的供应链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任何经济活动都不会局限于一个区域内进行,因此为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该地区产业的扩张必然带来产品增加,导致资源和产品的流通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张,因此为物流产业提供了业务供给,加长了物流产业的供应链条。区域经济发展,导致区域内龙头企业的发展和规模扩张,因此企业产品数量增加,如茌平县的枣类加工品,其产品数量增加必然导致对物流业的需求增加,而且产品的销售范围会不断增大,从而在产品外销的同时带来物流产业的新市场拓展,增加该县与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快资源自由流通的速度,并拓宽资源自由流通的范围,从而更好发挥市场资源高效配置的机制。

二、山东茌平县物流业发展状况

茌平县归属于山东聊城地区,地处鲁西平原,总面积1117平方公里,是山东省改革开放试点县,其下辖10镇1乡3个街道办事处,732个行政村。茌平县坚持弘扬敢想、敢干、敢当的“三敢”精神,以大思维确立大目标,以大目标引领大举措,以大举措实现大发展,积极对接聊城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打造新型工业基地的目标,实施“2246”产业、园区提升工程(即建设两个千亿产业园,打造309国道和聊夏路两个经济隆起带,培育4个百亿产业,壮大6个特色园区),加速产业升级和重点工业园区发展。茌平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第三产业中的优势物流的发展。第一,特色的区域性物流基地逐步建立。茌平县充分发挥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和特色产业突出等优势,规划了郝集、徒骇河、华源、万和通四大物流园区,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明显、各具特色的区域性物流基地。第二,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物流生成企业的物资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在货物运输、信息管理、仓储配送等方面为企业物流业务提供客户管理,鼓励企业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分离组建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第三,物流装备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茌平县立足铝深加工、纺织、医药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健全了以交通运输企业、邮政物流、新源配送、大型商贸等为龙头的流通网络,带动了区域性物流建设迅速启动。同时,不断加快不同物流节点内部的物流装备信息化建设,搭建公共物流综合信息平台,逐步与全国信息平台对接。截至目前,全县斯太尔级别运输车辆达到6000余辆,年货运量2350万吨,业务范围可直达700多个大、中、小城市,有力保障了1000多家企业对工业资源需求。

三、制约县域物流发展的问题探究

茌平物流业的发展保证了当地的农产品、工业产品的出口和外销,满足当地物流运输的需要,对当地经济发展做了重要贡献。因此为了保持茌平经济增长,要大力发展物流业,发挥其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茌平物流业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物流企业多为区域内产业,缺乏专业组织。由于物流企业缺乏门槛,较多的小企业或个人跻身进入物流企业,导致物流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其缺点在于物流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缺乏专业的管理平台和先进的管理手段,虽然物流业的龙头企业开始进入茌平县,但难以形成供应链为导向的企业合作模式,形式单一、功能薄弱、专业化程度低,业务仅局限于货物运输,没有附加其他增值服务的能力。第二,物流市场缺乏政策指导和约束。由于物流企业是盈利性较强的企业,且其企业扩张的自发性导致物流企业主要依靠市场配置来谋取自身发展,再加上物流市场企业个数多而复杂,使得一些企业存在不正当竞争,导致企业盈利空间和升级空间变小,而且难以形成统一物流平台,使得县域物流的信息交流受到阻碍。因此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缺乏政府监控和法律体系,使得物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

四、优化县域物流发展的路径

由以上分析可知,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促进两者共同发展,物流领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区域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物流供给仍不能满足需求,供需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山东茌平县必须加强区域经济对物流产业的供给方面的拉动作用,以使得充分发挥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辅以政策支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领域主导地位逐渐由政府转变为市场,市场经济在于资源的自由流通而发挥其调节机制,促进资源从低回报率流向高回报率的产业或配置效率较高的企业,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调节机制,通过这只“无形”的“手”培育物流业的主体,在物流项目业务、投资、运营、售后等一些列问题中发挥其资源有效配置作用,搭建物流产业迅速发展的平台,引进投资和先进技术,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设立物流中心,推进县域内资源整合和外来资源的流入,并辅以政策支持,把握国家和各个地区的政策导向,根据政府规划方案设计发展物流产业的总体规划,推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实现物流业向现代物流发展,打造茌平县的核心竞争力产业。

物流工程本科论文 第9篇

物流企业论文

物流企业应用的计算机信息化探究

物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的支撑,物流企业的信息又与电子技术、贸易服务、信息管理等方面密不可分,随着时代发展,计算机信息化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物流企业如何抓住计算机信息化发展的这一机遇,充分把握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无限商机,是每一个物流企业都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1 计算机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的影响

提供运作平台,减少交易成本

物流企业在管理层面和其他企业相比,并不存在很明显的区别,但是物流企业在部门接洽、共同合作方面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从物流服务角度看,绝大多数是多项服务,如果个别部门之间对接不畅,将会直接给物流服务带来不利影响。

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的运用,物流企业能够有效解决部门沟通对接方面的问题,最大程度上减少工作中的误区,确保全部物流活动能顺利进行。

各项物流活动的有序顺利进行,能够降低社会总交易成本,为物流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保障物流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随着科技水平的飞快提高,互联网已经广泛使用甚至普及,其带来海量的网络数据信息以及各种信息呈直线增长,这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有利机遇,物流行业相关的一系列数据信息可以快速地传达到物流企业,企业全面客观地分析数据信息,便能直观地了解到大量社会市场运行发展的信息,拿到最具参考价值的商业数据。

通过数据和信息的分析,物流企业可以更加直观地掌握每个公司所运输商品的总量,能更好地获知消费者对相关物流服务的喜爱程度,抓住产品服务数据信息,借助于多种渠道,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个性化服务,从而牢牢地抓住消费者。

在企业决策中,数据信息也能得到有效应用,帮助企业准确把握市场发展的态势,从而进行科学决断,保障所有经营活动顺利进行,降低运营成本,寻求企业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改善物流传输方式

在互联网科技作用下,物流企业服务对象发生了很大改变,与服务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现在更倾向于电子商务,即通过互联网顺利完成交易后,等待送货上门就行了。

虚拟物品的交易形式变得更为简单,只需要通过互联网支付相关费用,便能自行下载,操作简单快捷。

2 物流企业中计算机信息化的应用

互联网网络安全策略

构建计算机网络能够优化利用交换式以太网、快速式以太网等,目前,千兆和万兆以太网技术日臻成熟,价格也更加实惠,还有巨大的潜在上升空间。

对物流企业而言,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由多个元素组成,比如路由器、主服务器等,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发挥的作用也各有千秋,而局域网的沟通一定是充分发挥局域网的作用,采用多样化的接入方式,比如数据语言、拨号。

通常状态下,在物流企业运行中,电脑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的是3层星拓扑结构,其中的交换机是交换子系统的核心,主要利用光纤作用完成有效连接。

数据存储系统

物流企业的计算机信息化,会带来各种巨大的数据信息。

在货物的库存、周转及进出等动作过程中,都会进行数据的读写,这样势必会带来大量数据,企业对于数据信息的需求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联网识别技术。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利用存储域网络技术来构建集中数据存储中心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此外,每天增加的海量数据,可以采用增量备份并对数据进行定期的全量备份。

由于关系数据库具有很好的分布式数据库处理能力,可以同时支持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和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能够形成一个开放式的系统,在采用数据库的管理系统时,通常使用关系数据库。

另外,关系数据库也支持多用户并发处理,具有极强的联机事务处理能力,在物流企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条码系统

条码系统的工作流程,第一步就是要配置好固定式及手持式扫描仪,扫描及记录货物的条码信息,条码信息通过数据线传输到专用服务器上,在最后的环节,利用条码打印机将条码进行打印输出。

电子商务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必备基础就是条码技术,在物流企业中条码系统技术的运用能实现小投入换大收益的效果。

针对条码系统的应用,物流企业为了更好地对条码资源进行管理和分配,需要进行专门条码管理服务器的设置。

电子商务系统

物流企业在现代商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巨大,物流作为现代商业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在计算机信息化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打造一个合格的电子商务平台,这也是企业发展必须要走的阶段。

一个合格的电子商务平台应该具有网上跟踪货物、报告网上服务情报、在线支付、计算运送时间以及搜索货物记录、电子提单、网上报价、网上退换货、索赔等。

电子仓库的实现要建立“网”,将电子化的仓储、配送以及运输连接在一起,这也是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

对于运输网络系统,应加强横向连接,对行业分销网络实行纵向连接,只有通过恰当布局,才能逐步建立现代化的电子商务网络体系,实现高效快速的发展。

注重强强联手,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并不长,这需要物流企业在很多方面进行进一步优化完善。

当企业步入国际舞台与世界各国进行比拼的时候,需要物流企业及时转变思路,认真分析国际大环境,做好企业转型升级。

同时,我国企业自身存在的发展优势一定要加以利用,通过与外企合作汲取国外企业有益经验,逐步扩大提升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市场份额。

我国物流企业在进入国际舞台的.时候,还应积极融合本土企业,不断扩大自身运营规模,逐步提升发展空间,注重学习发展成熟的公司在信息化进程上的经验,通过自身的发展壮大,才能长久的立足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

运输管理系统

运输管理系统,是一种“供应链”基于网络分组下的操作软件。

运输管理系统的运用,通过多种方法和其他的相关操作,能够提高物流的管理能力。

包括管理装运单位,指定企业内、国内和国外的发货计划,管理运输模型,维护运输数据,生成提单,优化运输计划及服务方式,审计和支付货运账单,处理货损索赔,安排劳力和场所,管理文件和管理第三方物流。

加强平台建设,优化信息技术

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需要以互联网为媒介,搭建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为生产商、销售商提供“统一、标准”的物流服务咨询,实现数据信息共享,防止大量劳动资源的浪费,提高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是劳动资源利用率,满足不同企业在基础物流信息方面的客观需求,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在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上,国家层面可以适当加大相关领域的投入,鼓励物流企业信息化先进技术的研发,优化创新物流信息技术,促使物流信息技术能够在各阶层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

在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发展上,可以通过客观考核,适当地注入资金,调动研究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加快相关科研项目研究速度,为物流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促进其健康发展。

3 结语

物流企业要实现创新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必备基础,计算机信息化的发展为物流企业提供了腾飞和跨越的技术保障。

如何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力,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加大计算机信息化研究的技术投入,从而为我国物流企业走上国际舞台、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支持。

物流工程本科论文 第10篇

物流学论文

题 目:院系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 号:《物流学》 课程论文

网购物流配送模式研究-以淘宝网为例 管理学院

网购物流配送模式研究―以淘宝网为例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当前我国C2C电子商务配送的问题,从我国C2C电子商务配送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C2C电子商务物流在配送质量与成本、配送主体及配送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产生第一文库网的背景与原因进行分析;以C2C电子商务配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为基础,依据电子商务发展要求和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理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C2C电子商务物、流递送网络购物淘宝网、网络物流发展 引言:

“十一五”时期,我国物流业保持了较快增长。,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分别可达125万亿元和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约为18%左右。 互联网应用的普及,C2C电子商务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消费方式。根据淘宝网分析,就其配送系统的不足提出开放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商、与物流服务供应商共建信息平台等改进措施。 1 C2C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 C2C电子商务的定义及特点

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电子商务可划分为三种典型模式: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消费者),C2C(消费者对消费者)模式。所谓C2C,是指网路服务提供商利用计算机和网路技术, 提供有偿或无偿使用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交易程序,便于交易双方(主要为个人消费者)在其平台上独立开展以竞价、议价为主的在线交易模式。

C2C 网购市场产业链

C2C电子商务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参与者多,覆盖面广。C2C电子商务的用户不仅在数量上十分庞大,而且在结构上也能覆盖各种人群;其次, C2C电子商务的产品种类和数量极其丰富,包括图书、音像、电脑软件、生活用品、玩具礼品、票务、数字点卡等;最后,C2C电子商务的交易方式十分灵活。C2C交易活动从信息沟通、竞价方式、交易手段、交货方式等方面都具备无可比拟的灵活性。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定义及特点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客户的需求,根据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码、整理、配货等理货工作,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将确定数量和规格要求的商品传递到用户的活动及过程。与传统的物流配送相比,它具有虚拟性、实时性和个性化等特征。 2 淘宝公司概况及国内情况

5月10日已在我国B2B领域巩固地位的阿里巴巴投资1亿元宣布成立C2C电子商务网站―― 淘宝网,创立之初就实施3年的免费政策。追加投资亿元,继续追加投资10亿元,并宣布免费期延长3年,在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淘宝网迅速成长为国内C2C交易市场的领头,超越eBay易趣成功打造了亚太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淘宝成为了中国C2C电子商务市场的一大奇迹,见下表淘宝历年交易额和用户数。据淘宝官方统计,经过6年的发展,截至6月淘宝拥有注册会员亿。物流实际业务需求量上升到300万单/日。

淘宝历年发展规模

3 物流在电子商务影响下的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销售范围不断扩大,销售方式以及消费者购买方式和习惯的转变,使得物流业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20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

多功能化是物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集约化的新时期,新型的、一体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不仅要求其能够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要求其能够开货物配送和其他能够提高商品或服务附加价值的流通加工服务。现代供应链的管理要求通过供应链环节的综合管理达到物流水平的最优化。电子商务的便捷,使物流产业

的分工更加细致化、产销更加专业化,不仅大大提高了全社会的生产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让物流服务更加的专业化,深度化,不断向多功能化的发现发展。 优质的服务是物流企业的追求目标

现代物流业介于供需双方之间,属于第三方,其性质属于服务业。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物流企业的服务对象不仅局限于本地区,还进行远距离的服务,服务业的生存是以服务质量为本的,如何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就成为了物流企业管理的中心课题。优质和系统的服务可以使物流企业和物流需求方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有助于客户的商品或服务迅速流入市场,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能帮助物流企业稳定已有客户,发展新客户,对物流企业来说,服务的水平高低以及质量好坏正逐渐成为关键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才有可能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商品的运输转移中,客户就可以从物流企业获取到商品到达时间及准确位置,以便使收货人和各仓储、运输公司做好装、接货准备,使物品快速流动,同时也能使货品供需双方更加安心。简言之,没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物流业的产生和发展。 4 淘宝公司物流配送存在问题

物流配送的选择上买卖双方地位不平等

在淘宝网上买家可以自主的选择店铺、选择商品、可以通过阿里旺旺和卖家议价、讨论其他各种购买问题,然而在买家定好商品选择物流时却是处于被动地位,只有当卖家发货后在网上提交了发货信息后,买家才知道快递公司的名称和快递单号。买家仅仅可以选择是平邮、快递还是EMS方式,对于到底哪个更为便捷的物 流服务公司没有挑选权,对于卖家所标明的运费没有议价权,对于配送时间或者其他方面的要求没有和物流公司直接对话的机会。 物流配送成本高

因为目前C2C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的单笔交易额较小,主要集中在1 000元以下,体现为一对一的单向物流过程,一般由于单个卖家的日均配送数量很小,其很难与快递公司形成稳定的客户关系,卖家在快递公司面前的谈判砝码很小,这造成了配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很难实现规模效益。另外因为买家和卖家分布的分散性,

以及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重复布局,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使得配送成本在无形中更高。

物流配送质量低,服务水平不稳定

年是网购迅速发展的一年,也是网络纠纷不断的一年,该年淘宝网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21657宗,同比增长了。在203月10日,新浪女性与慧聪邓白氏联合发起的2985位网友参与的“女性网友网购满意度调查报告”中,明确指出送货不及时、错误投递、送货时间延误和快递人员服务素质低下等物流配送原因是大部分人不满的地方。超过半数的消费者基本的配送服务都得不到满足,更别说更高层次的配送质量的享受。

中国网购用户对配送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体系

一级配送二级配送

三级配送

5 配送管理问题及建议

重视配送服务质量和成本的关系。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配送方必须保持较高的服务水平,保证配送的准确、安全、快捷、方便;同时为了本身的利益,又

不得不将成本控制在可盈利的范围内。他们在配送交通工具分配,路线确定,配送人员安排,配送支援系统组织等工作中首先都要进行配送费用预算。费用支出的规定是:人工费和燃料费70%。现在全球燃料价格增长,人工费占60%,燃料费占15%。

注重配送模式创新。西方发达国家在网络购物电子商务中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不断创新出实用、方便、可行的配送模式。如日本,利用遍布日本全国的36万家便民连锁店,借助因特网进行商品的订购和货款的支付,而在最近的便民店取货。这种连锁店不仅是仓库,同时也是24小时营业的网络信息接发地,是电子商务巨大的.中介。正是依托这些无所不在的连锁体系,使日本部分地解决了网络购物的配送问题。

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西方发达国家的配送作业大多有强大的信息基础设施和科学的数学化管理支持。如美国的配送中心广泛使用了电脑、条形码和激光扫描技术,他们将这些技术运用于配送的全过程, 安装在每台叉车、牵引车、托盘车上,从而大大减少了人员的开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保证了配送的速度。一些大型的配送中心在配送当中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来指挥调度每一台在公路上运行的车辆。并且各个配送中心统一接受总部指令,运用数学模型软件决定配送的最优路径。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降低了配送成本,提高了配送效率。

建立完善的配送体系。在电子商务出现以前,为了提高配送效率,发达国家的配送企业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如组建配送中心和配送网络;采用先进技术和电脑管理;对装载、搬运、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等。这都为发达国家建立了高效的配送系统。这些配送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网络资源丰富、管理完善、信息化水平高,是发达国家开展网络购物配送的有利条件。 结论: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网络购物的市场交易规模急剧扩张,, C2C电子商务的发展带米的C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市场规模几乎等于物流快递行业的总规模。在如此急剧扩张的时期,物流配送行业必然也会经历群雄逐鹿到众望所归的过程,少数有实力、服务好的优质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会最终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从而推动C2C电了商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章炳林.C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问题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报,,(11). [2] 包金龙,孙学文.中美C2C电子商务模式比较[J].商业时代,2008,(34). [3] 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物流配送研究报告简版.百度库. 文.com/view/. [4]何黎明:在20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上的讲话

[5] 淘宝如何突破物流瓶颈.2008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豆丁网..

[6] 李培亮.电子商务中的物流模式选择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 . [7] 2011-中国到户配送行业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智研数据研究中心 编制.

[8] 美/森尼尔・乔普瑞,彼得・梅因德尔.供应链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9]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网络购物调查研究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