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变化论文(实用32篇)

时间:2024-03-21 07:45:16 作者:admin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1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矮小、破旧的房子已变成了现在崭新的高楼大厦。人们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子。听爸爸说,最早我们家住在一间平房里,后来搬进了楼房,现在又住进了漂亮的小区里,房子变得更大,环境变得更好了。

原先的道路细细窄窄,非常拥挤,经常堵车。现在的道路变得宽阔平坦,道路两边种满了花草树木,行人和车辆各行其道,交通很通畅。比如说政府门前的道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路两边的违章建筑都被拆除了,路变宽了,两边铺上了漂亮的人行地转,同学们过马路更安全了。

现在的城市绿化比以前好多了。道路、小区、公园……都种上了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空气非常清新。

如今,家乡还在不断发生变化,我想它一定会变成一个更现代化的大城市!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2篇

我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小的时候与现在的差距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很穷。所有的房子,都不像现在这样,别墅豪宅高楼大厦比比皆是。那时的房子是土房子,很少有楼房和砖瓦房。就算有栋楼房,也很简陋。冬天的时候,在屋里呆着,还不如在室外待着!那时有汽车,但并不广泛,只有自行车广泛些。就是自行车,在那时也比较罕见。一个普通人家,有辆自行车就不错了。哪怕再烂,只要能骑,在别人眼中,就很了不起了。那时甚至连节能灯也没有,用的是白炽灯。很贫穷的人家用煤油灯或蜡烛, 较富裕的人家才用白炽灯。那时就连皮鞋都比较稀少,但也不是没有。一般的家庭到冬天的时候穿棉鞋。还有衣服,那时的小孩子,衣服比较少,不是有单衣,就是有棉衣,可就是没有季节过渡的衣服。比如,初春,雪还没有融化。如果穿单衣,只好忍着刺骨的寒风;如果穿棉衣,一乱动,说不定衣服还没捂热呢,到先湿透了。还有……

而现在呢,高楼大厦司空见惯。家家户户住楼房,几乎家家户户有轿车。现在白炽灯都变成了节能灯,省电又明亮。谁家至少也得有十几双鞋,旅游鞋,运动鞋,凉鞋,皮鞋,种类繁多,数不胜数。衣服更是多的琳琅满目,季节过渡的衣服也是不可胜数。初春,穿一件衬衫,套一件外套就行了。还有许许多多的变化……

这几十年来,家乡的变化很大,但未来的变化肯定更大,未来必定更加美好,而未来是由我们继承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自强不息,成为一个栋梁之才,这样才能使未来更加美好、辉煌、富强!

以前与现在,衣食住行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我不禁感叹,家乡在变化,科技在发达,祖国在腾飞!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3篇

关键词: 乡村社会地理; 综述; 国外

乡村研究很多学科都能够找到切入点, 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其研究较早。乡村社会学研究侧重乡村社会变迁, 乡村地理学则侧重于从地域分布、空间的观点分析乡村的各种问题[1]。随着乡村的演进及学科的发展, 二学科研究内容交叉重叠的现象比较明显。乡村社会地理即是针对乡村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现象, 从地理学视角进行分析: 时间上以乡村社会变迁为主线, 空间上探讨社会现象对乡村各主体空间分布及分异规律的影响。

1 研究进程

乡村社会地理研究溯源

研究时序分析

乡村地理学发展较早, 二战前, 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农村聚落的历史分析( 包括农村聚落的起源、结构与类型) 、土地利用问题, 同时有一些对于乡村社会现象的研究, 如德国学者如魏伯、奥特伦巴描述并研究了土地利用形态、乡村道路网、农舍、村落等农业活动所引起和制约的文化景观或乡村景观, 但总体上研究较少[2]。

二战后到1970 年, 各国( 不仅是欧洲国家) 的城市重建以及经济发展引发的城市化浪潮, 毕业论文推动了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高涨, 而忽视了乡村的研究[1], 另一方面, 这一阶段由于把对乡村区域的研究简化为对农业问题的研究, 世界各国普通存在农业地理兴盛而乡村地理极度薄弱的现象[3], 这一阶段是乡村地理学的衰退期[1], 而乡村社会地理因而没有发展起来, 但社会学对乡村社会现象的研究较多, 地理学也存在一定研究。

1970-1990 的二十年间, 环境压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导致对乡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乡村地理学出现“再生( rebirth)”现象[1], 这一期间对乡村社会的研究一直成为国外乡村地理学的一个热点, 推动了乡村社会地理的发展, 但不同国家研究内容存在一定差异[2]。表现在研究者的重视, 组织了许多学术活动, 并提出了一些发展理论。如美国经济史学家johnson 在1970 年代初所提出乡村增长中心发展理论; 弗里德曼( 1975,1979) 等人提出了乡村社区发展理论等[4]。随着研究的深入, 相关研究范围逐步扩大到包括乡村发展的许多方面, 主要有乡村社区、乡村人口结构、迁移和就业, 居住问题、乡村城市化、城乡相互作用以及乡村规划等。一些研究中寻求地理学者和社会学者共同研究的关键主题。1980 年代许多学者还进行了乡村地区发展政策效果评价的研究。对乡村社会现象的研究具体如下: ambrose 认为乡村仍然是明显的等级社会, 包含至少五个明显区别的阶层; newby( 1979) 认为乡村居民被多种因素所束缚( 如贫困) , 因而形成社区以寻求互惠[5]; bunced 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乡村居住模式演化; gilg 研究了乡村区域人口和雇用问题; roger 对于乡村住房问题有一定研究; lewis 运用新的方法对乡村社区进行了研究; tanner对乡村区域娱乐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robins 总结了乡村规划和环境保护的不同方面[6]。

研究对象分析

从研究对象角度分析, 1990 年代以前的乡村社会地理研究基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研究客体主要为物质实体, 并由1950、60 年代增加的量化和科学化所加强, 这反映了环境决定论持续的影响; 伴随人口的减少和逆城市化, 在一系列乡村研究中出现对人口学特征的研究, 如列举人口数量、分布和密度; 对社会公正的研究, 如harvey 提出地理学要与社会公正相连接; 对家庭和社区的研究, 许多地理学者在研究中寻求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关联, 认为这类研究至少也是社会地理学的一个方面[7]。

新的研究进展

1990 年代以来, 国外社会地理学主要研究如下方面: 围绕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来确定研究出发点; 从社会问题的空间表述、空间因素、空间过程和区域特征来确定研究角度; 针对社会问题中受害一方来确定侧重面; 重视城市社会在西方社会中的主导地位来确定重点区域[8]。此时的乡村地理学出现两个明显转向, 其一是社会文化转向。与二十世纪人文地理学第三次转型趋于一致[9], 乡村地理学研究也开始由侧重空间分析向社会文化转型, 特别是近年来特别明显, 使得社会文化成为地理学“社会论”的核心理念, 并构建了明晰的新的研究内容[10]。许多学者将社会和文化研究的理论用于乡村社会地理研究。pratt 指出了乡村和文化地理学融合的形势; seymour 在乡村地理学理论发展讨论会中, 也提到放松文化和乡村地理学的明确的边界; halfacree 把乡村作为“非物质的感知构建”来研究。这些研究显示乡村社会地理超越了自身和文化地理学的界限。其二是乡村地理研究的后现代转向。1990 年代早中期, 很多学者开始认为对乡村的研究已经、或将要、或必须向后现代转型。人们开始着眼于从更加人文化的角度研究乡村的优势、局限和问题, 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①陆续有一系列的对乡村“被忽视方面”的研究; ②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性别关系角色进行了重新认识。murdoch 和pratt 在其研究中, 对乡村的现代主义进行了分类: 作为时间概念的现代主义; 抽象理论的现代主义; 结构分类的现代主义( 特别指乡村和城市间的划分) ( 表1) [7]。此时许多乡村地理学的研究, 已超越了早期有限的地理思想的界限, 开始了明显充满政治色彩的研究。philo 认为关注不公正、开发以及乡村居民生活的改善推动了此种研究, 并认为此时的乡村具有多元的文化结构和意义; phillip 认为此时在乡村社会地理研究中, 已将政治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因素联系在一起[7](

具体来说, 除继续关注早期乡村现象外, 乡村社会地理顺应上述趋势, 其研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主题。michael roche在2001 年对乡村地理学研究进行总结后, 指出现在缺少对乡村可持续性的研究, 并针对广泛的争论, 对后生产主义者的乡村空间进行了再思考[11]; 之后他又基于对乡村地理学2002 年出版的期刊总览, 认为许多传统的研究没有减少, 只是近年有些转变, 研究并指出三个共生的乡村发展模式: 农业—工业化、后生产主义和乡村可持续发展[12]; 基于人们对乡村过于理想化的印象, cater 和valentine 等人对于乡村剥夺( exploitation)进行过相关论述[5,13]。

另一方面, 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网络与信息对乡村的社会影响。grimes 研究了信息社会中乡村地区的发展前景, 他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大量信息的掌握, 缩减了乡村与市场的距离, 并提高了乡村地区的对外学习的能力与机会, 但远距离的工作( teleworking) 即使被夸大为乡村地区最美好的前景, 将来也只会给城市和市郊而不是偏远的乡村, 带来绝对的发展优势[14], 此外他还对信息技术对乡村发展的利弊及乡村网络社会的增加状况进行了探讨[15]。

发展的路径

纵观乡村社会研究的整个历程, 不难看出乡村社会地理发展而来的两条路径。首先, 乡村地理学研究向社会转向。地理类的文献中, 关于乡村社会的探讨和研究十分丰富, 并且包含乡村社区、乡村景观、城乡关系、乡村旅游、各种乡村冲突和问题及政策制度等诸多方面[5,13]。其次, 社会学者开始关注涉及乡村空间的问题。早期乡村社会学者研究中就部分涉及到地理学的内容, 近年来出于研究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逐渐将空间现象纳入研究范围, 相关学术论文明显增多。lobao 和saenz 指出“: 在乡村社会学科中忽视空间的分析, 地理空间在组织阶级关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6]; friedland 对于乡村研究虽然从乡村的社会学表象写起, 但对农业和田园风光的问题分析, 却有着强烈的地理气息[17]。

2 当前主要研究内容

乡村社区

最先研究乡村社区的是乡村社会学家。罗吉斯和拉伯尔认为“社区是一个群体, 它由彼此联系具有共同利益或纽带、具有共同地域的一群人所组成”, 硕士论文主要研究社区变迁、类型、边界、权力机构及发展趋势[18]。乡村社区是地理学研究社会的切入点, 它促进了乡村地理学的社会化[19]。同时乡村由于存在不同层次的发展实体, 因而能够较好地展示社区的演化系列。liepins 认为可以“通过社区来寻找到乡村性”, 并提出一个从物质和意象角度来理解“社区”的框架( 图2) , 认为从地理和社会形成角度, 社区可被分成四维进行分析, 同时他认为舆论和能力对于社会的形成很重要[20]; little 研究认为社区是乡村生活最重要的特征[13]。

国外乡村社区地理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乡村社区变迁及机制研究, 它一直是乡村社会学研究的重点[18], 而乡村地理学善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寻求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近年来此类研究逐渐增多。如valentine 和cater 等在其论著对乡村社区变迁均有描述, 并试图寻求其内在机制[5, 13]。②乡村社区空间分析, 是乡村社区地理的核心。mormont 认为乡村可以体验一种与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社会物质空间[21]。havey 等也分别从乡村政治经济学中积累与消费的观点论述了乡村空间的作用, 认为非城市空间的存在对于城市空间本身的再生产也是必要的[22]。③乡村社区可持续研究, scott 等人基于新西兰北部的调查, 发现种族、阶级和职业结构的不断分化给“可持续的乡村社区”带来复杂性, 并建议“可持续的乡村社区”应被视作一个民族范畴, 而乡村社会地理中应采用更为宽泛的社会可持续能力的概念[23]; 英国学者mackenzie 也对社区与可持续性进行了深入探讨[24]。④社区文化与制度变迁研究,以往社区文化经常被研究者忽略, 但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应让世俗社会代表乡村、法制社会代表城市, 而是应将社会看成一个整体, 乡村社区的大众文化已被城市化。⑤乡村社区与产业的联系, 如joseph 研究指出了在新西兰两处地方农业和乡村社区的联系[25]; ⑥社区问题研究, 如社区内部各阶层及内部与外部的冲突、贫困及其它一系列出现的问题; ⑦此外还有乡村社区规划研究等等。可以看出近年来地理学者对于乡村社区的各个方面, 往往从更为广阔的社会学视角加以研究。

城乡关系

城乡关系牵涉到城市和乡村的许多方面, 其研究一直是地理学( 尤其是1970、80 年代) 的重点之一。mormont 认为,城市和乡村的对立现在已经逐渐成为过去, 城乡之间的差异与界限现在日益变得模糊“, 乡村不再是单纯的乡村空间, 多样化的社会空间能够存在并且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叠加在一起”[13]。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 出现了新的城乡关系, 也促进了对新城乡关系的研究。城乡关系研究的领域包括城市对乡村作用、乡村对城市作用及城乡结合部的现象。

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有如下方面: ①城乡关系变迁研究。②城乡连续体研究, 如cloke 运用16 个变量对城乡分界点问题进行研究, 得出并不存在重要的自然分界点, 支持了城乡连续体这一说法[5];murata 提出了城乡相互依赖的工业化模式[26]。③城乡人口迁移研究, 城乡人口流动是贯穿城乡关系的主线,研究也较多, 如audas 等人于1990 年代对加拿大城乡人口迁移的研究, 讨论了移民的方式、迁移前后环境变化的对比、人口迁移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也讨论了职业、受教育水平和身份地位对人们作出迁移决定的影响[27]; cook 和christopher 用一个量化指标对城乡人口迁移速度与发展进行了研究[28]。④城乡关系协调及制度创新研究, 通过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协调存在于城乡各主体之间的关系。⑤城乡隔离及重构研究, 目前各个国家均试图以新的方式( 如新的人口流动政策等) 来重构历史上的城乡隔离; bronwyn 在研究中量化分析了在新西兰商务中出现的城乡数字隔离的程度[29]。

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及规划概念缘于迈克哈格( 1969) 、西蒙兹的( 1978) 和刘易斯( 1998) 对大地景观概念和规划的提出[30,31]。乡村景观规划就是在综合大地景观和乡村人居环境理论的基础上, 对乡村区域进行的综合景观规划设计。目前乡村景观研究是景观科学和景观规划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 往往综合景观规划学、景观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加以研究[32]。地理学角度研究乡村社会如何改变其生存的景观和环境[33]。

当前国外对于乡村景观的研究包括如下一些方面: ①乡村景观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 无论对于生态学还是地理学, 分析景观格局和动力机制是景观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nelson介绍了关于经济、人口统计学和环境驱动力三维组合重构而成的美国西部乡村景观, 并认为作用于区域的最重要的驱动力是移民, 流动人口的力量正转变着区域的社会文化景观( 图3) [34]。isabll 和sabin 等人对诺曼底地区25 年来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 发现导致乡村景观发生变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三方面: 农业耕作的增强或废弃、城市化对景观构成的改变、地方保护政策的作用[35]。②乡村景观规划, 它是一个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调节工具。国外乡村景观规划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开展较早的主要是欧洲一些国家, 对世界农业与乡村景观规划起了很大推动作用。美国景观环境规划学之父olmsted 认为, 景观规划不仅要提供一个健康的城市环境,也要提供一个受保护的乡村环境[31], 同时研究也注意到景观规划面临着文化景观发展带来的挑战[36]。③乡村景观与人、文化、建筑等主体相互作用的研究。naveh 认为文化景观是物质与精神的融合, 并提出景观感知的文化维[37]; ruda 认为, 要使乡村聚落保持可持续发展, 必须对建筑区与自然平衡、当地社区、历史传统及本土文化进行保护[38]。④不同国家、不同类型乡村景观的对比研究。arriaza 等人对地中海地区两个乡村的若干图片进行对比研究, 指出了与乡村景观视觉质量有关的要素, 并对其进行了排序[39]。⑤乡村景观感知与视觉评估, 研究认为乡村景观可以从视觉( 形态) 、感知( 内涵) 和经验( 功能) 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估[40]。⑥乡村景观可持续研究。1996 年“欧洲乡村景观的未来”会议中, 分析了目前中欧与北欧地区人类对乡村景观的影响, 并研究了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41]。同时一些研究也提出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恢复可持续的乡村, 并保护乡村景观的多样性。⑦“特殊的”乡村景观,如对性别及_的研究等。bryant 和morris 等人通过调查,认为农业中同样存在着很多工作需要女性做出贡献[42,43]。

乡村社会问题

乡村发展的不同阶段伴生着不同的社会问题, 国外不同学科学者对其研究一直十分关注。一些社会问题始终伴随社会存在( 如贫困、社会保障等) , 只是程度的差异, 而不同时期又会出现新问题。留学生论文 地理学者对乡村社会问题的视角, 主要是社会问题对乡村空间布局与演化的影响及由于乡村空间布局与演化所形成的问题。

近来国外乡村存在如下一系列社会问题及相应的研究: ①乡村区域各主体间的冲突, 包括乡村内部各阶层间的冲突及乡村与外部进入者间的冲突[44]。②贫困与就业, 是乡村最古老的话题, 对于乡村的贫困问题存在一定争议, cloke 将乡村生活描述为田园诗画, 一定程度掩盖了英国农民的贫困, 但他指出应从政治上提高农村生活自身的收益、减少农民被剥夺的现象[5]。③不可进入性, 对于主流乡村地理学者和规划者, 可达性被看作是理解乡村绝对的中心, 这种关注已在近来大量的著作中体现出来; phillips 和williams 对乡村可进入性的研究中提出“自然不可进入性”和“社会不可进入性”[45]。④“特殊的”乡村问题, 主要包括儿童、少数有色人种、无家可归者[11]、男女_和旅行团体等, 近年来这类问题的研究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 研究认为在乡村人们的实际境况与乡村表面上平静的生活不一定相符。除上述一些社会问题外, 乡村还存在着住房、老龄化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各国此种问题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不同国家对此研究的内容与深度也有所不同。

其它相关研究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4篇

我感觉我的家乡这几年来变化太大了,以前土路,坑坑洼洼,车和人都很难行走,现在好了,以前所有的坑坑洼洼的土路都变成了一条条光溜溜的水泥路了。现在交通非常方便了,还有原来家家都是住的土房子,到了夏天一下雨土房子就往下滴水,现在好了,家家都是砖瓦房了,夏天又不滴雨可好了,还有以前都是用水井浇地,现在女孩子,每块地里都有一座电机井,一按按钮就可以浇地了,还省油,浇地还特别的快,还有,以前家家都是农用车,现在家家几乎又有农用车又有小轿车了,出门的时候开着小轿车出门,要下地干活了就开着农用车,现在学田又有了养鸡场,我的姑姥家就在养鸡,很赚钱,每年都能收入一万元,我姑姥家的小鸡可好看了,特别是在最小的时候,长着尖尖的嘴,身上长着毛绒绒的毛,养鸡场也很大,但不需要你花多少钱,因为金星村的乡政府给一家发钱。以前家家都是打电话,现在农民都富了,都用上了手机,打个电话很方便,随时都可以打电话、按电话,对了还有我们的学校,你一进到我们这里就能一下子看到我们的学校,因为我们盖了四层楼房了,房子也不是以前的危房了。我们有这么好的一个学习环境,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心后,来报答老师、父母,等等……长大后也一定要考上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来赚钱。

我相信再过几年,家乡一定变的又富饶,又漂亮,又美丽。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5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家乡人的穿着变了。过去,大多数人穿旧的粗布衣服,有灰色、白色和黑色。男人穿中山装,女人衣服单调。现在不一样了。人们穿羊皮、化纤、丝绸、人造丝……五颜六色的颜色,如红、黄、白、绿、蓝等等。它们看起来也各种各样,包括牛仔裤、西装、运动服等。,很美。

我家乡的人换了吃的。过去,人们吃窝窝头和自己的蔬菜。冬天只能吃萝卜白菜,过年可以吃一点猪肉鸡肉。现在人们吃馒头和蛋糕,各种蔬菜一年到头都是新鲜的。

我家乡人住的房子变了。过去,我住在一个小土屋里。窗户是木制的,上面覆盖着白纸。房子又小又矮,又潮湿又黑暗。现在,人们住在又高又大的瓦房里。窗户由铝合金制成,镶有玻璃。房子宽敞明亮,一点也不潮湿。有人在二楼建了小楼。

我家乡的交通变了。过去,人们使用牛车、马车和手推车。那时,村子里的每个人都使用自行车。现在,每个家庭不仅有自行车,还有摩托车、三轮车、拖拉机,甚至面包车或轿车。现在,家乡的人旅行很方便。

通往家乡的路变了。每次回老家都要经过村里的一条路。以前这条路不好走,路边又脏又杂草丛生。下雨的时候很泥泞,车子颠簸。如果拖拉机在上面行走,它会陷在泥里。现在这条路是水泥路铺的,车在上面平稳的走着,再也不会颠簸,再也不会卡了。路边有电灯。

我的家乡发生了很多变化,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6篇

云南曲靖市麒麟区茨营乡撤乡设镇了!在设立新镇的喜讯中,我再次审视这个山区小镇,回忆在小镇生活二十多年的历史点滴,才发觉小镇真真切切的变化,眼前渐见小镇生动的新气象。

1988年我被分配到小镇最边远的一所山区小学教书。路过小镇,见到的是小镇的一条土街,土街两旁搭建着些临时的小馆子。土街无一草一木,没有一点绿色,有车过或风过,灰尘和着纸屑飞扬。如果没有那几幢火柴盒似的砖混楼房存在,没人认为它是个小镇,充其量只是个稍大点的村庄。

1991年我到小镇上工作,小镇依旧是原来的模样。工作之余,年轻人没有娱乐的地方,半支烟的功夫就走到土街尽头,稀疏的灯火更显小镇的寂寥。到了周末,大家都拼命地挤公共汽车,到城里看电影、逛大街,吸收新鲜的文化气息。

20xx年后,小镇面貌逐渐有了生机,土街修成了柏油路面大街,建起了绿化带,种植了花草,街道两边种上了成排的香樟树。穿上了绿装的小镇,崭露出活力,人们的生活内容日渐充实和丰富。茶余饭后,老年人聚在街边喝茶聊天,年轻人在树荫下打扑克、下象棋,其乐融融。

近年来,土街的面貌一年一个样,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栽植了大型树木,更换补植了绿化带花木,整个小镇绿意盎然,郁郁葱葱,集镇与绿树相依相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的小镇,宜居的小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客和环保企业入驻,创建了清新、恬淡的生活创业环境,打造了美丽的集镇景观。

如今,镇里还有了文化广场。篮球场、健身设配、活动场地、休闲地带一应俱全。每天清晨和黄昏,老幼妇孺,打篮球的,跳健身操的,娱乐健体的,聊天散步的,俨然就是城市公园的场景。小镇的人们无须再挤车进城赏花看热闹,出门就能娱乐散步、休闲健身、消遣纳凉,小镇成了城市的生活小区。

小镇新气象,现代都市生活的缩影,且少了城市的喧嚣,多了乡村特有的从容淡定、自然清秀,小镇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构建了小镇独特的文化风景。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7篇

有一个女孩,她小学没有很大的举动,不是很突出,总是在班级里当一个小小的隐形人。小学举行返校时,她逛了一条街选了一只很大很可爱的熊送给她的语文老师。要拍照了,在众人眼下老师却让另一个女生拿着她的熊送给自己将这个画面定格。事后,老师对女孩说:“对不起啊,我知道这只熊是你送的,但是怕你拍照时不太自然,所以让别人代替了。”然后女孩很伤心难过也有对老师以及那个女生的厌恶。于是在初中她努力得到了新老师的关注。再次回到母校时,她以为她已经做得很好了,可老师还是视她为无物,没有理她,即使她一直搭话一直站在老师的旁边。

每每回想起这个亦真亦假的故事,心中总是矛盾,女孩有错,老师也有错,女孩失去了她对老师的宽容而老师却参与了这个让女孩失去对他的宽容的事情。如果不是老师的做法伤到了女孩的自尊,那么女孩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对他人的宽容。然而,就算老师没有这么做,女孩的心也太小了,无法对任何人宽容,老师也只是将这个事实提前而已。最后的结果,始终不变。

我与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相似,我的宽容心不大,我会记住对我好的人,更会记住那些对我不好的人。将心比心,虽然我很有理智,但是对于一些对我不好的人,我也不会给予好的态度。这个做法虽然明显得幼稚,但是也是难得的真实写照。

幼年时,看见那些比自己厉害的人,总是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一晃不晃地盯着那个人,好像要把那个人厉害的本事记得清清楚楚,没有嫉妒什么的不良心理,只是内心觉得满足:看,这么厉害的人我可认识哦!长大了,一切都是那么的不一样,一面一面的,对老师的一面,对父母的一面,对朋友的一面……有些甚至是表里不一,面前一套背地一套,让人不得不小心谨慎地对待他人,羡慕渐渐演变成了嫉妒,埋怨自己没有他们那样的特长,埋怨自己……这时的宽容心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泯灭。

暑假里看了一本书,里面人物的各种描写都很好,更可贵的就是还有一些不同于上课认真听,下课好好复习的学习方法。我曾一度纠结要不要将书贡献出来给同学们看,找了很多的理由,但都被我给一一否决掉了,最终选择了将这本书隐藏。或许出于惭愧的心理,我又一次将书翻过,找出书中的学习方法,并做好笔记等待一个可以心甘情愿送出的时机。

成长之中,必定会有许多的改变,变的更成熟,更理智,更有责任心。

但是,宽容绝不可省去。

不要数,大家怎么不够好,互相遮掩一下就好;不能看,不用听,有点悲哀不过确保;大家天天相见好,幸福皆因包疪互保,怎能说一早全知道。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8篇

龙潭乡位于安徽省潜山县中部,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天柱山后山,皖水的上游,面积93平方公里。该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距县城15公里,距安庆市天柱山飞机场和长江港口66公里。万涧又名皖涧,是乡里9个行政村之一,地名诗情画意,源自“每值雨后,苍崖浮青,万涧争流,如大大小小的银练悬挂山涧,故而得名。”万涧奋行了千百年,冲刷出一个厚实盆地,发酵出醉人古色古香,孕育出醇厚朴实民风……

抄小路从天柱山镇茶庄一条岔道向左进山后,沿途可见绕公路盘旋开出的层层梯田,可见点缀林中的小瓦平房,可见大片大片的苗竹林。只要车停在村舍附近,询问村民,在你面前的,必是笑容可掬与淳朴、憨厚以及惬意。

在万涧游览,疑是来到桃源腹地。映入眼帘的盆地被群山环绕,农舍点点,山田交错,鸡鸣犬吠。这里的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氏古戏楼,始建于清乾隆初年,先后两次重修。戏楼属亭阁式全木结构,飞檐翘角,古朴典雅,为典型的皖西南地区宗祠建筑。戏楼自竣工起,曾接待过徽调、高腔、弹腔、京剧、黄梅戏等班社和文艺表演团体演出。戏楼与看楼间为露天庭院,可容纳观众近八百人,安徽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曾多次来此拍摄专题片。

古戏楼对面,弯弯曲曲的山溪映入眼帘——沟壑纵横,绿水清澈见底,“龙潭”比比皆是。山溪与畈区小河流最大的区别是,溪中布满了各种形状的石头,尤其是那野牛般大小的石头,不知何年何月从山上冲下来的,它横卧溪中,仿若一道哲学命题令你探索、考量。

万涧的毛竹,四季苍郁,毛竹山场多达3万亩以上,素有“竹海”之称,龙潭乡曾被安徽省政府授予“安徽竹乡”称号。秋季,一棵又一棵粗壮的竹子被砍伐、装运,竟连下脚料竹杈等也能做成大扫帚。竹叶被堆放在旱地,冬天为高山蔬菜保暖,腐烂后化为上好的肥料……

游览中,两棵参天大树引起了我的注意。两棵树分别是枫树和榆树,树龄与相邻的农舍都已有300多岁了。其中一棵树干上长有蘑菇,当地村民说上面原还有珍贵的灵芝,不知被谁“请”回家养护去了。

万涧景区,文化内涵丰富,地域宽广、环境幽雅,极富山林野趣,是天柱山后山峰岭幽谷间的一道别样风景线。随着天柱山后山景区的大力开发以及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这一游憩的最佳区域,定会吸引中外宾朋纷至沓来。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9篇

论文摘要:乡土小说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起的一个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大约形成于二十年代中期,主要代表作家有普迅、许杰、许钦文、彭家煌、台静农等。乡土文学作家与其描写对象之间有丰富的精神联系与复杂的情感矛盾,既包含理性的批判又有情感的怀恋,大多是批判与怀恋交织。其中乡土写实的一脉,到三十年展成左冀文学一派,代表作家有张天翼、茅质、吴组湘、沙汀、艾芜等。而另一批作家却表现了一种复杂心态,即将对农村落后文化的批判和乡村纯朴民情的礼赞交织在一起,代表作家有废名、沈从文、芦焚等,到三十年展为“京派文学”。

写家乡的风土人情是乡土文学的常见内容。鲁迅 乡土小说的环境大都以海边水乡为背景,在《社戏》里描绘了飞一般的白篷航船,月色朦胧下起伏的连山,两岸碧绿的豆麦夹杂着河底水草散发出来的清香二‘…乡野的田园风光、民间社戏,那种近乎“仙境”般的表现真是令人陶醉,引人遐想,把读者领到江南水乡月夜的境地。在《故乡》里把少年闰土融进浙东海滨绚丽的画面里,奇幻美妙,新鲜动人,写出了诗一般的环境,童心和稚气,温暖与慰藉。此外,鲁迅重视人情的描写。在《社戏》中描写了农村农民和小朋友的好客,双喜、阿发等小朋友的热情天真,六一公公的憨厚纯朴,揭示了他们的心灵之美,农村的古朴之风,农民的憨厚之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等级观念日益的加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人情也随之变化。闰土对“我’,竟然喊起“老爷”来,杨二嫂也变得刻薄刁滑起来。人与人之间变得隔阂,人情变得淡薄,既揭示中国农民整体生活的现状,也反映了当地的民情时尚。

鲁迅是第一个真正写普通农民的作家。鲁迅与农民存在着深刻的血缘联系,少年时代的乡土生活经历已成为他的精神气质,形成他强烈的“乡土情结”,使他把最真挚、最深厚、最热烈的情感倾注到农民身上,写出了农民在重重压迫下喘息的苦难。鲁迅“像一个成年,的儿子对自己年迈的父亲一样,了解中国的农民,关怀中国农民,默默地而又是赤诚地爱着中国的农民”,“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让人感到他对农民群众,具有鲁迅那样最无虚饰而又最热烈、最厚重的感情。TR叹故乡》中老实忠厚的闰土,年复一年地在土地的死亡战线上挣扎着,被压榨得说不出话来,变成了木然毫无表情的“石像”。鲁迅了解农民,他不仅描写了农民生活上的困苦,更写出了他们精神上的痛苦,并揭示了造成这种痛苦的根源,同时鲁迅还在积极探索着农民摆脱困境的道路。

在鲁迅开创了乡土小说范型之后,一批学步鲁迅青年作家也注目乡土,登上文坛,构成了二十年代中期颇为可观的乡土小说家群体。他们的作品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他们的作品有的描绘现代工业文明对封建宗法制农村的冲击,揭露军阀肆虐、社会动乱给农民造成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灾难,如许杰《赌徒吉顺》、鲁彦的《黄金》;有的展示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礼教造成的种种人生悲剧,如台静农《烛焰》;还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的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和批判,如许杰《惨雾》、彭家煌《活鬼》。

在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中,呈现出乡土文学作家与描写对象(故乡生活)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时间距离,作家叙述的都是记忆中的、发生在以前的故事;二是空间距离,作家已经远离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乡),大都侨居北京;三是文化距离,乡土文学作家从乡镇走到都市,进人另外一种文化环境,接受了现代文明的浸染,于是能够用新的眼光、新的价值尺度去审视、衡量故乡的生活。这三种距离的统一决定着乡土文学作家与描写对象之间丰富的精神联系与情感联系—理性的批判、情感的怀恋、或者批判与怀恋的交织。

理性的批判是乡土小说最为突出的立意。其中最为直接表现的是强烈的文化批判精神,“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的这种创作主旨,在许钦文、赛先艾、彭家煌、台静农等人的作品创作中也显现出来。

作为觉醒的现代知识者,乡土文学作家们用冷静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生活过的乡村时,种种落后、愚昧、闭塞的景象,带给他们总是焦灼、忧思、激愤,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文化批判。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是对乡村文化及其鄙习陋俗的批判。乡土小说以大量的篇幅向我们展示了诸如“水葬”、“冥婚”、“械斗”、“典妻”、“偷汉”等等乡土风俗,表现了现代乡土中国的农民们落后愚昧的生存方式。赛先艾的《水葬》展现了贵州乡俗的残忍和蒙昧。骆毛偷窃被抓,村人决定处以“水葬”。而执刑者、被执刑者和围观者都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大家认为“犯罪用不着裁决,私下就可以处置”。千百年来停滞的小农生活方式陶铸了这种原始野蛮的乡俗,和这种文化下人们的麻木。其二,是对乡民生存方式和蒙昧文化心理的反思。如王鲁彦的《菊英的出嫁》。菊英在死去十几年后,母亲为其准备嫁妆、选定鬼婿、挑选良辰吉日、举行婚礼等等,一切如活人出嫁一样。而婚礼双方、围观者却都认为这很合情理。这种村民的集体意识是中国封建闭塞文化的真实写照,而在这种文化中生活的乡民,其深层的文化心理是愚昧、麻木的。许钦文的《鼻涕阿二》中,体面人家的二女儿菊花小时候被叫做鼻涕阿二,受尽凌辱打骂,乡村维新时因进夜校被传为“和木匠阿龙自由恋爱”,被迫嫁给寿头阿三,丈夫死后又被卖给钱师爷为妾,得宠后却又残酷地虐待奴摔,“这是一个自由在冷淡、轻视、侮辱、虐待的空气中长大的可怜人,然而她却并不知道自己可怜,并且自己地位稍优时还将她所受的一切,施之于别人。最终她于钱师爷死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乡村妇女的一幕幕悲剧(延伸至整个乡民群体),正缘于鲁迅所指出的“社会上多数古人模模糊糊传下来的道理”。

此外,除对乡村中国病苦的揭示之外,乡土小说作家更将文化审视的眼光进人到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以此寻找病苦的根源。王鲁彦的《一个危险的人物》中写了“一个近乎没有事情的悲剧”。一个在城里读了多年书的大学生子平因为接受的新思想的熏陶,变得不合乡村的古老规范而最终被逼上绝路。通过子平的悲剧,我们看到了杀死他的乡村文化的这种凝固、保守的“东方不动性”品格。这种乡村文化具有极强的内聚力,任何异质文化都将在其中失色变质。而在这种不动性品格之下,国人的落后、保守、麻木也是必然的。“落后的国民性”成为乡土文学作家思考的重点,对国民性的拯救成为重要的文化启蒙主题。

总之,上述小说执著于现时的乡土生存方式,没有关于乡土过去的梦,也没有关于乡土将来的梦,从而构成了乡土小说中写实的一脉。这乡土写实的一脉,到三十年代左翼作家如张天翼、茅盾、吴组湘、丁玲、沙汀、艾芜等人那里,已经从一般的乡村苦难的书写演变成了对乡土的社会阶级分析与政治批判,从而构成了左翼文学一派。

但对于乡土小说的多数作家来说,对古老乡村文化的批判和对喧嚣繁华都市的拒斥是同时存在的。他们在小说中同样表现了强烈的乡情乡愁。王鲁彦在《童年的悲哀》中说到:“啊,我愿意回到我可爱的童年时代,回到我那梦幻的浮云的时代!神啊,给我伟大的力,不能让我回到那时代去,至少也让我的回忆拍着翅膀飞到那最凄凉的一隅去,暂时让悲哀的梦来充实我吧!我愿意这样,因为即使童年的悲哀也比青年的欢乐来的梦幻,来的甜蜜啊!”许钦文也痛悼失掉了“父亲的花园”。

作为与乡土中国的“离”而“不弃”的现代知识者,他们在与传统决裂时,传统意识与现代观念,依依乡情与锐利理性时时在冲突碰撞,从而表现出一种文化选择上的仿徨。在诸多的乡土小说中,对农村落后文化的批判和对乡村纯朴民情的礼赞又总是交织在一起的。这种复杂的心态在二三十年代另一批作家,如废名、沈从文、芦焚等人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废名在《竹林的故事》中透露出一种“隐逸之气”,到了《桥》等作品中,其笔下的乡土,回荡的已经是一曲纯粹的田园牧歌了。在《河上柳》中对“东方朔日暖,柳下惠风和”是远古乡村生活的的一往情深的描摹。“竹林”的恬静,“河上柳”的古朴,“桃园”的静谧,,·…修竹绿水,小桥古塔,迷人的自然风光,“三姑娘”的清纯,“李妈”的慈爱,“聋子长工”的勤敏……这些都描写了朴实木呐、宽厚仁爱的美好乡村韧性,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乐景。

沈从文更是极大地拓展了乡土小说的田园视角,强化了乡土小说的牧歌情调。如《神巫之爱》、《龙朱》等展示的前现代文明的乡村图景,洋溢着充满野性生命的自然之美。《边城》中,就连吊脚楼上的_性情“也。永远那么浑厚”。在他的几乎所有的描写乡村的作品中,未被文明污染了的村庄、古朴和谐的民风、纯净自然的人性成为永恒的主题。

然而诸如废名、沈从文等人的对于古朴民风的留恋和歌颂,潜在的心理是现代知识者对现实的乡土中国和都市生存环境双重的失望,以及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自我身份认同的飘浮感,从而造成了乡土和都市之间,乡土作家们两难的文化选择。

废名在对传统的乡村文化的批判和选择中,选择了乡情,最终试图通过宗教式的自我修复,寻找精神的寄寓之所。通过刻意表现远离尘嚣的静谧谐和的乡村风光,和与之相协调的古朴淳厚的人际关系,建立起与被现代商业文明污染了的半殖民地都市文化的对立物,表现出强烈的“逃逸”气息。

沈从文则是出于沉重的乡土悲悯感和忧患,进行了所谓的“经典重造”,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为依托,建立一个“供奉着人性”的“希腊神庙”。对于城市中的污浊和畸形,他都将之作为梦中湘西的对立存在,进行辛辣的揭露和讽刺,如《八骏图》、《城市一妇人》等等。他也对乡土现代变异显示出了深深的忧患。会明(《会明》)、老兵汉灯》)身上那副古道热肠,却与现代生活环境格格不入,以至于被看作是难以理喻的“呆子”。他们身上的那点“乡下人”的乡村古风正日渐消失。在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化”冲击下,《丈夫》中的乡下妇人身上出现的变化,也预告着古老乡村精神的崩溃和解体。但沈从文坚信人类纯真的情感和完整的人格只有到古朴的田园中去寻找。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10篇

我的家乡是一个故事的起源点,这个故事就是家喻户晓的——武松打虎。我的家乡就是清河,想到这儿,我就无比的自豪。

周天,我和爸爸回老家,到了清河界,就让我大开眼界,原来破旧的水泥路,现在已经修成了沥青大马路,路两旁还安装了护栏。路边长满野草的荒凉之地,现在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

到了我们村里,村中坑坑洼洼的土路也成了水泥路,之前破旧的平房都变成了三层小高楼,路旁种满了树。道路两旁随意排放的污水沟,都改成了污水管道,环境舒适,干净,和从前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我走到家里,看见之前的破旧木门已经换成了大铁门,家里装修的漂漂亮亮,比城市里人家一点也不差。家中院子里停着一辆爷爷买的三轮电动车,他老人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去赶集散心。

我刚走进屋里,爷爷就招呼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之前我们这闹水患,每年都提心吊胆,人们日子总过不安稳,这些年,县政府为我们这修了一条水沟,用来排水用,再也不用担心闹水灾了,这日子也就过着舒心了。”

我听了之后,为爷爷感到高兴,为我们的家乡感到高兴,家乡的变化真大!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11篇

如果命运给你一万个绝望的理由,你一定要找出一万零一个理由来微笑,你要相信,风雨只是洗礼,只要努力奋斗,就还有成功的希望。

一位哲人曾说:“获得成功的过程就好像不断向天平上加砝码,左盘放着成功,只要你的奋斗砝码越多、越重,成功的天平就会向你倾斜。即使不能,但奋斗的过程不也是一种享受吗?当没能获取成功时,回望过去的漫漫人生奋斗之路,你会发现一点也没有白走。”

事实正是如此:施瓦辛格,一个被荣誉光环所笼罩着的名字。早年的他,是一名健美先生,一身结实的肌肉为他拿下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健美奖项,他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所有男人的偶像,但它没有在健美方面停留太久,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好莱坞。在那里,他成了著名的明星演员,创造了好莱坞票房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在影视上创造了辉煌之后,他又把目光投向了政坛。于是他又转身一变变为美国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在那里叱咤风云。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不停的奋斗,就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还记得他吗?戊戌六君子之一的他——谭嗣同,他是为期103天的“百日维新”中维新派的重要成员,在维新失败后,许多人为躲避灾祸而逃走,他却愿当中国变法流血第一人,他高吟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倒在了刽子手的屠刀之下。他,为维新尽了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生命演绎着奋斗的真谛,虽然他没有成功,但纵观他的奋斗之路,他无愧于“民族英雄”这一称号……

奋斗,就有了成功的希望,即使失败了,也虽败犹荣!就让我们共同奋斗吧!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12篇

许寨村是河南省原阳县农民办春晚第一村。许寨村自1996年就开始了塑料大棚的种植技术推广,种植番茄由原来的十几亩发展到现在两千多亩。农民手里有钱了,纷纷盖起了小洋楼,添置了家具,买了小汽车。群众在物质充裕的条件下,逐渐对文化生活有了新的追求。

许寨村是原阳县县东较大的村,人口近四千,在外经商的人多。他们时刻关心家乡的发展。也想为家乡的繁荣富强办点实事,特别是文化事业方面。得知村委要办村晚,他们便慷慨解囊,要赞助村晚。

许寨村内现有学校初中一所、小学两所(公办一所、民办一所)、幼儿园三所,群众娱乐团体有:盘鼓队、舞蹈队、白事戏剧队、小媳妇秧歌队。文化艺术基础扎实。另外,在外上学、打工的文艺青年年假返乡,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村晚筹备

有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得有好厨师。对此许北、许南两村委做了周密的安排与布置。节目的海选、编排、彩排及正式表演由许寨中学校委会负责。节目要严格把关,题材要符合百姓口味,节目要娱乐愉智育情。节目内容要兼顾老中青幼的欣赏,涵盖工农商学兵的素材;服装购置、舞台设计、音响灯光、后勤服务、安全保障由村委会负责。特别是安全,村委会还协调乡派出所鼎力维护,村治安联防队协助。

村晚畅谈

八十多岁的王婆婆:“节目有看头,小朋友跳得欢,大姑娘扭得美,小伙儿唱得甜,盘鼓声震天,相声笑开颜,好!好啊!”

种植户张大哥:“党的政策好,农民富裕了,可以在自家门口看晚会了,自家村办晚会,心里美。”

村委主任任祯“办村晚展示了咱村农民对和谐新农村的向往,体现了咱村农民的精神文化风貌。”

演员刘永庆:“把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节目奉献给父老乡亲,从内心感到欣慰,20xx年我要更加努力,创作出更好的农村文艺节目。”

新乡电视台记者:“许寨村办村晚是咱原阳县第一村晚,晚会是农民富裕的象征,晚会是农民新生活的追求,晚会是新时代美丽中国文化乡村的缩影,这种农村新文化值得宣传与推广。”

村晚经验

目前许寨村已成功举办村晚两届(20xx年、20xx年),回顾村晚的萌发、筹备、组织、演出、反响,大致可以得出这些启示:村晚的举办离不了在外经商成功人士的支持;离不了两村村委及上级部门的鼎力协助;离不了老百姓的积极拥护;离不了村文化团体及文艺爱好者的主动参与;当然更离不了党的富民政策的推动。只有国富民强了才会有这样美丽的乡村盛宴。

农村村晚的举办是草根文化的萌发。除了本乡本土的戏曲元素外,还有来自都市的农村大中专学生、新生代进城农民工带来的现代城市元素。农村村晚融合了城乡元素。是大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文化杂糅。两届村晚虽然生涩稚嫩,但却充满了生机。相信过不了多久,村晚的晚会质量会大幅上升。村晚也会在神州各地竞相举办。正如农民书法家刘永福先生为村晚所写:驾驭骏马奔小康,许寨村晚来日长。群众期待更上楼,猪年再叙节目靓。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13篇

我的家乡位于长江之畔,地处宁镇山脉末梢,是常州西北部的重点中心镇——孟河。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的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听奶奶说,过去,家乡主要是以种水稻、三麦、栽桑养蚕为主,农民收入很低,是贫困乡之一。现在,家乡的人们不再依靠种田维持生计了,摆脱了脸朝黄泥背朝天的生活状况。大部分田地已被种田大户承包了,很多农民办起了小工业,以生产汽车摩托车零件为主,发展很快,也为农民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过去,人们住的是砖木结构的泥墙瓦房,下雨天外面大落屋里小落。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矮房子变成了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有些人家家前屋后还种上了四季常绿的树、争奇斗艳的花。人们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站在阳台上晒着暖和的阳光。他们呀,都喜上眉稍呢!

过去,村里道路很窄,都是泥泞小路,只有一条柏油路可通往常州,而且一天只有两班车,人们来城里很不放便。晚上路旁没有路灯,到处一片漆黑。现在随着镇区的发展,新建的道路四通八达,从镇里到村里,都新建了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村村通上了公交。到了晚上,路旁的路灯十分明亮,照着夜行的人和车辆,在静寂的夜空中熠熠生辉,与周围人家发出的亮光连成一片,构成了亮丽祥和的乡村夜景图。

过去,人们有辆自行车或摩托车就很不错了,可现在,村子里60%的人家都开上了小轿车,有的人家还不止一辆哩。过去村里人家如果有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那就很不错了,一到晚上村里人都会聚集到他家去看电视,屋里屋外都挤满了人。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彩电,有的还有大的液晶电视,手机、电脑等现代设备也很齐全。

现在我的家乡,环境优美,文明宜居,科教发达,人们生活幸福,孟河变得越来越像一座中心小城市。我的家乡一一孟河,我为你骄傲!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14篇

我的家在宁城县的一个小村庄,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变化实在另人赞叹。在我年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家乡的黄土马路又窄又陡,坑坑洼洼,弯弯曲曲,能使用的最先进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有几个在县城念书的中学生哥哥,每到星期天下午就要步行道村口等车去上学,非常麻烦。整个村庄很闭塞,和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如果有一辆小卡车能摇摇晃晃的开进来,就会有很多村民好奇的围观。

我念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村里人商量着修条平坦的水泥路,大家都很兴奋,资金不够,每家每户的捐款,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大家都很支持,直到修路的推土机开到我们村口了,有的人都高兴得热泪盈眶,当推土机到村里时,奶奶见了,惊奇得把嘴巴张的大大的。但是随之的问题也就来了,涉及到拆迁,在路旁的村民,因为依路建的牛圈什么的要拆,所以有点舍不得,有的村民死活不拆迁,这让村委会很为难,后来在村民的好说歹说下,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补偿措施,才做通了路边村民们的思想工作。

奶奶说,在几十年前,她小时候住的是草房,里面伸手不见五指,有些人就在木棍的一端缠上地膜,蘸点煤油,然后在山洞的两侧挖个小洞插去,这才能看见东西,哪有现在的电灯方便啊!因为冬天天气冷,里面冷,窗户小,烟出不去,呛得人直流泪。“现在生活条件多好呀,上学国家义务教育,种地还给农民补贴,如今还开始修路,都是党带领人们过上幸福生活!”奶奶赞叹道。

以前,家乡的路只有三米宽左右,坑坑洼洼的,坐摩托车都颠的屁股,大腿发麻生疼。很多村民因这里贫穷,都到城里打工去了。现在,路修好了,大概有八米宽,平平坦坦的,坐上车,都能安稳的打盹睡觉了。现在,政府提倡我们种果树,这样我们农民也就有了经济收入,老百姓就不会出门打工了。

汽车车以前也很少见。记得我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村口停了辆小汽车,我们小孩和村民把车团团围住,害得小汽车差点回不去,现在,现在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经常有人驾驶小汽车驶进村来,很多都是以前出去打工现在回村里来创业的。村里还有好几户买了大卡车自己做生意。新的小洋房一幢幢挺立起来,小车渐渐多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了。奶奶小时候见一辆自行车都很难得,与那时相比,家乡的变化太大了,这都要感谢_的领导,感谢人民的辛苦劳动,感谢社会的和谐环境!

家乡发生了巨变,我越来越喜爱我的家乡,越来越喜欢我们的祖国母亲!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15篇

两三片绿叶漂浮于微黄的水中,清香怡人,融入于口鼻之间,这是绿茶的香气;奔腾的气泡跳跃于棕色的水中,甘甜大方,恰入于唇舌之间,这是可乐的味道;清清淡淡,却能令人心神明亮,眼明心净,那是书的墨香。——题记

曾经有一位女孩,生性胆怯,有些口吃的她却梦想成为一名演讲家。不出意料,每次演讲,面对台下密密麻麻的观众,她都会说得语无伦次。因此,她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感到很痛苦的她,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去拜访一位长者。那长者微微一笑:“姑娘,对自己说,我能行。”女孩犹豫了一下,缓缓开口说:“我能行。”长者说:“用心再说一遍。”女孩顿了顿,大声说:“我能行。”长者说:“再来一遍。”倏地,女孩拼尽全力大喊了一句:“我能行!”

就这样,女孩在不断的磨练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指尖轻轻划过书脊,相信自己的力量,与那淡淡的墨香融在一起,沁着我的心脾。

一种看法决定一种情绪,一种情绪决定一种心态,一种心态决定一种选择,一种选择却决定一种命运。这命运的基础,不就是自己的看法吗?你看自己是成功的,相信自己,何尝不是在书写那完美的命运协奏曲。女孩找回了自信,找回了自己,是因为她找回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相信自己。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既然你打败了自己,还有哪般障碍,能阻挡你前进的步伐,那铿锵,坚定的信念。

一缕书香,就这样在我的魂梦中飘舞荡漾,愈发的浓烈,充斥着那信任的坚定,久久,萦绕在我身旁。

总爱走进那间充满墨香的屋中,不忘喊出那一句——我能行。

朦胧间,那累累的书香在宁静的小屋中翩翩起舞,欢乐雅致。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16篇

如果你走进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的大张村,你就会被村里的村容村貌、村民的精神状态和村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所吸引。随便进入一户村民家中,就会发现屋内的墙上有许多奖状,桌子上有奖杯,相册里有太多的比赛照片,比如棋类、牌类、球类的比赛,吹拉弹唱、舞蹈大赛……有的村民家里的墙上奖状贴不下,桌子上奖杯摆不下,相册里照片放不下。谁家的这些东西多,谁家就越光荣。这些赛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在这里找不到。村民干劲十足,文明程度高,邻里关系和谐,真正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说起这些,人们就会说起一个人——村支书张春青。

张春青虽然只是高中毕业,可脑子活,能干,会钻研。毕业后跟随父亲在外做生意,生意也是风生水起,业界有名。在外时间长了,张春青就想把村里带起来,一块富裕,咋带?从哪里入手?张春青就开始琢磨了。这时正赶上村里选举,他以全票当选村支书。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从村民的文化生活入手,先解决贫乏的村民文化生活,增加村民的凝聚力。村委通过认真研究,制定出适合本村的村民文化生活实施方案。张春青先自掏腰包搞了一个家庭拔河比赛,要求必须有男有女,拔河比的是团结,这样经过训练,比赛,就能促进家庭和睦,评委是村里威望比较高的村民担任,获胜的家庭不仅能获得物质奖励,还能由村民敲锣打鼓胸戴红花送回家,非常光荣。接着,又举办了媳妇背婆婆跑和婆媳相互配合认字比赛,融洽了婆媳关系。随后举办了邻里三户厨艺大赛,一家出两个拿手菜,六个菜为一个单元参加比赛,这样既和谐了邻里关系,又提高了厨艺……

比赛一个接一个,村民的精神风貌、邻里关系、家庭关系、干群关系等渐渐发生了变化。张春青经过认真研究及时把赛事转向了才艺方面,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是越来越丰富多彩,一些不好的习俗逐渐没有了,村民空前团结,干劲十足。在村委的积极筹措下,功能齐全的文化大院拔地而起,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一连六年,大张村被评为先进村、文明村、模范村,许多外地的村干部也来学习参观。

走在大张村宽敞的街道上,想起大张村这几年走过的路,一股敬佩之情在心底升起。我知道:大张村的文化生活会越来越丰富多彩,村民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好。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17篇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经济、乡村治理不断改善,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讨论中国乡村治理必须立足于当前中国乡村的发展实际。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促进了城乡融合,改变着中国传统城乡二元分割的历史格局,更主要的是改变着农村发展相关的一些基本结构和关系:如农民与农村及农业的关系发生改变,农民不再主要依赖农业,不主要停留在农村,而是在城乡之间迁徙流动,靠打工和务农,甚至主要依靠打工来维持生计;集体与个人关系发生改变,这包括两层含义,首先国家对农村的控制减少,农村自治加强,其次村集体对农民个人的控制减少,农村基层_弱化。农民个人的选择和自由增加,村庄自治加强,国家干预减弱,释放了农村的活力,也使得农村社会进一步分化,包括人口分化、收入分化、阶层分化,以及村庄类型的分化,比如出现“城中村”、“空心村”、“超级村”、“新型社区”等治理问题。村庄类型不同,发展问题不同,治理需求也不同,因此讨论乡村治理不可一概而论。

虽然村庄不同,治理问题也不同,但专家分析,乡村治理也有一些共性的问题和共同的发展趋势。共性问题表现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不足、农民参与公共事务不足、农村自治体制效力不足、农村传统资源挖掘不足,等等。共同趋势表现为: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过程民主化以及政府角色服务化等。

从共同问题走向共同趋势的过程充满着矛盾和波折。本期我们约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农村社会发展变迁、乡村治理主体弱化、乡村治理观念转变以及乡权乡政的变革难题等展开探讨,以期为乡村治理实践提供借鉴。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伴随着社会变迁及代际更替,农村文化在革命文化、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中流失重建,精华文化和糟粕文化在互动中纠缠不清,农民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元化趋势。乡村社会治理主体:从“一元”向“多元”转变;乡村社会治理目标:由管制向提供公共服务转变;乡村社会治理过程:由权威服从向更多的民主协商转变。

―于建嵘

当前乡村治理存在机制不健全不合理、能力不足、供需错位、村民参与不足和团结不高、共同体衰落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首要的还是要求政府发挥更大、更合理的作用。具体地说,政府应在公共资源投入与机制改革两个方面发力: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服务资源的支持力度,其次政府应在资源投入和运作机制上进行创新改革。

―王春光

有私财则有私政,有公财则有公政,才会增强基层治理活力,形成相对持久的公共治理,强化以广大小农为基本立场的村庄善治。公共财正是公共空间存在的必要条件。基层治理主体弱化的问题,本质上是基层公共财缺失的问题。

―何慧丽

乡村社会病的治理需要乡政与村治的共同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乡村分治”以来,有关乡政与村治关系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乡政与村治有机衔接的目的是避免“过度自治化”和“附属行政化”两种极端情形的出现,达到乡村社会与国家力量的“强强结合”,使乡政和村治都能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郎佩娟

当前,法治不彰在乡村治理方面的表现尤其突出,乡村流通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盛行,土地纠纷中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在土地制度变革、农村建制变化、撤村并居等社会变迁中农民话语权虚弱,而在法治层面,基层法治受到行政利益人际关系等的影响也使得农民权益受损。

―马宝成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18篇

有首歌唱到:我们的家乡宁夏川,东靠黄河西靠山,金川银川米粮川。天下的黄河富宁夏,平川绿水有五宝有首歌唱到:“我门的家乡宁夏,塞上江南美名传。

枸杞子红呦红艳艳,甘草发菜贺兰砚,雪白的二毛皮九九道弯。西夏风光迎宾客,回汉儿童热情高,欢迎你来我家乡宁夏川。”听到这首歌,我就想起了家乡的变化。曾几何,奶奶给我讲起了她小时侯的故事。奶奶兄弟姐妹有六人,生活条件不是很富裕,从小就担起了家庭的重任,每天父母出去在田地干活,奶奶是家中的长女,每天又要给弟弟妹妹做饭,又要照顾弟弟妹妹,还要干其于的家务活,那时侯,只有有钱得人家的孩子才能上学念书,穿的好,穷人呢?只有穿被补的衣服,吃的不好,只有干粮罢了,住的是土房,每天还要受到地主的压迫。那时侯,糖和冰棍是很少见的。如今,却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家每户生的子女少了,生活条件富裕了,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了,而且穿的好,穿的暖,从不受一点委屈,吃的贵的,好的。

现在的路不像以前是土路,而是柏油马路,有宽敞,有平滑。住的是砖房,楼房,开的是汽车和小轿车。人们也都自由了。现在,我们都过上了无比幸福美好的生活,这都要感谢政府的大力支持,对我们的关心,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过的如此幸福。所以,我们要对他们说声:“谢谢”。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19篇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我的家乡就在长江之畔的南京,南京是一个六朝古都,我从小生活在这里。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正从生活中日益感受到家乡的各种改变,感受着他繁荣富强的变化。

就拿外出来说,小时候为了出门方便,爸爸妈妈特意在家里备了自行车,后来政府在路边布设了很多公共自行车给市民免费骑行,我们便将家里的那辆自行车处置掉了,为家里腾出了不小的一块地方呢。

我外婆家在无锡,小时候每次去看外婆无论是火车还是汽车路上至少要花2个小时,随着高铁的通车和提速,我现在50分钟就能到了。

以前出门爸爸妈妈都会说要取点现金在钱包了,现在出门都没见他们带钱包的,为此我还着急过,以为不会给我买玩具了。后来发现,爸爸妈妈都用手机支付,爸爸告诉我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现在无论是出行地铁、公交、打车还是吃饭、购物、看电影都可以用手机支付。将来手机都不需要,到哪只要摄像头扫一下你的脸就能完成识别和支付。

每次经过新街口都会看到“大华电影院”醒目的牌子,听父母说那是他们小时候特别喜爱的地方。可现在各类影院鳞次节比,电影的放映形式也是3D、4D、IMAX层出不穷,人们观影的舒适度和影片的展现形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哦,对了。据说以前的电影还有些是黑白的呢。

不管是公共自行车的投放、高铁的提速、支付方式的改变还是新型电影院的出现,无一例外地体现了科技的进步,家乡的繁荣富强。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学子,我决心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未来更好地为建设美丽富强的国家贡献力量,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20篇

好几年没回家乡了,今年妈妈带我回老家看看。一路上我东张西望,惊奇的发现,村口的小池塘干净极了,小鱼小虾在里面快活的游戏,还有小孩在池塘里面游泳,几个妇女在河边洗衣服,原来的水泥马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码路

这时,好久不见的亲人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姐姐对我说:走,咱们到街的那头看看!我不去,那里臭气熏天真让人受不了。我想起以前的情形,屁股往椅子上一坐生气的说。那里美丽极了, 姐姐不以为然的说,有花有草的不去可没机会啦!好吧,我去!我迟疑的回答道,然后跟着姐姐去了。

叽叽喳喳声音越来越清楚。 忽然一片五颜六色的的景色出现在我眼前,真的是花香草绿,鸟儿在空中自由的飞翔,时而啄一下对方,一阵阵的清香从我鼻子前飘过,啊,好美呀!

现在的环境真的不错,我们一定要接着发展,为子孙后代做出贡献。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21篇

家乡是花园,有着鲜花的芬芳;家乡是森林,有着绿树的清凉;家乡是田野,有着收获的希望;家乡是雪景,有着冰晶的闪亮。

回忆过去,家家户户都为了不愁吃,小院里满是瓜果蔬菜。一年四季,只要能种点什么,小院里就会满满的,瞧去,各种颜色掺杂交错,杂乱无章。好拥挤、好杂乱的小院。现在,各家都不怎么种蔬菜了,而是种花。一年四季,鲜花不断。春天,月季、玫瑰等竞相开放。夏天花儿更加繁盛,五颜六色。秋天,本该百花凋零,菊花却傲骨怒放。冬天,瑞雪纷飞,梅花却在枝头绽放。一年四季,芬芳不断。香啊,花园般美丽的家乡。

再想以前,村里村外都光秃秃的,几乎没有树。到了夏天,在外边聊天的大人都顺着墙边坐,小孩们大都躲在屋里扇扇子。屋里像蒸笼,屋外像热锅。而现在,房前屋后,街道两旁,村里村外,都种上了绿化树,虽说不像森林那样茂密,但也绿树成荫。夏天,大人们在树下乘凉,小孩们在树下嬉戏。茂密的树叶,送来了阵阵清凉。爽啊,森林般清凉的家乡。

回首以往,田野里种满了庄稼,密密麻麻的,有玉米、水稻、花生等。那时人们的种植技术还不是很高,虽然辛勤努力了,但收获的却不十分理想。那用一滴滴汗水浇灌出的庄稼,好像有意跟人们作对似的。现在呢,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遍地都是绿色无公害作物,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省时又省力,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业余生活也丰富了。春天,水稻如碧绿的海洋,泛起阵阵波浪;秋天水稻垂下了头,大地一片金黄,真可谓是“春种满野皆碧绿,秋收遍地是黄金”。乐啊,田野般满是收获的家乡。

回首往事,垃圾拥有一片乐土——街道,任意呆在每个角落,有时还迎着风翩翩起舞,甚至在水里游泳,让人看了就想躲,真脏啊。现在呢,垃圾都有了自己的归宿——垃圾场,街道整洁了,铺上了水泥路,成为了一个耀眼的亮点。净啊,冰晶般闪耀的家乡。

家乡在不断的变化。在我心中,家乡如妙龄少女,越变越好看,我从心眼里热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22篇

关键词:乡镇企业;家庭化经营模式;文化约束;职业经理人;人员流动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乡镇企业家庭化经营模式分析

乡镇企业采取的家庭化经营模式,是适应其发展初期的内外部环境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其家族式管理的弊端也会日渐显露出来。据商务部的资料显示:中国内地每年新生15万家家族企业,同时每年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家族企业在5年内破产,85%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年。

而国外许多大型企业都是由家族企业演化而来的。这就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中国的乡镇企业如果能扬长避短,同样也可以做大做强。

当然这些家族企业随着内外部的环境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和自我超越过程。我们从“所有权集中度”和“经营管理权集中度”这两个维度来分别表示家族对所有权、经营管理权掌控的大小。其中,集中度越高则表示家族拥有这一变量掌握的程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通过这两个维度可以将家族企业分为9种形式,如表1所示。

表1 经营管理权集中度

所有权度

低公众企业经营型家族企业纯经营型家族企业

中自主型家族企业合作型家族企业经营型家族企业

高规范型家族企业古典型家族企业原始型家族企业

低中高

我国乡镇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是古典型家族企业模式,在此模式中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于家庭成员中,以家族血缘关系对企业实行全面控制。企业规模一般在数十人或者更多。乡镇企业主掌握大权,次要管理职位由家庭成员担当,遵循任人唯亲原则,采用人治管理方式。这种模式在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选拔人才,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存在问题。这意味着,这种模式已经无法继续适应现代多变的内外部环境。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环境和文化观念与西方不同,所以改革中就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简单地要求家族交出股份和领导权,通过“两权分离”激进的方法,一蹴而就地实现企业社会化,倘若中国乡镇企业不加判断地全盘吸收西方的“经验”,往往会使企业陷入困境。为了实现中国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规范模式”。这种模式沿原始型家族企业―古典型家族企业―规范型家族企业―自主型家族企业―公众企业这一路径演变。这种路径是先规范经营管理,然后进行所有权稀释。利用这一模式,乡镇企业可以逐渐实行制度化决策和管理,排除“人治”而建立“法治”,企业也会因此兴旺发达。

2 乡镇企业家庭化经营模式引发的问题分析

我国乡镇企业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主要采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为主,家庭投资经营为特色的模式。这些乡镇企业沿袭着家族式管理,这种狭隘的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大潮流,成为了制约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障碍之一。

乡镇企业家庭化经营思想带来的成本约束

文化是指人们所习得的与遵从的特定价值观体系,它构成了人们的主观思维模式。乡镇企业主积累了带有自身特点和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价值观念,并且依赖这些价值观体系生活和工作,他们投入到生产中的资本不仅仅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更为重要的是独特的文化资本。他们以家庭或家乡为重,对传统道德的追求或许超越了对利润的单纯获得。

这些企业主宁可放弃拓展交易所带来的潜在利益,也不愿意放弃其习得和遵行的特定文化取向。当然文化成本约束的存在并不是说企业家绝对不能放弃或转变自己的特定文化取向,而是只有当潜在的边际收益超过他的边际文化成本时,他才愿意做出这样的选择。考虑到文化成本的约束,在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中国乡镇企业的资源配置只是实现了帕累托最优。换言之,在私人产权和市场完全竞争中,如果这些乡镇企业改变文化取向不需要成本,他们的资源配置效率与其他拥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是没有差别的。

乡镇企业家庭化经营模式制约社会资源引入

(1)传统的“委托――模型”下的激励理论认为,人为获得激励契约所规定的报酬为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工作。但是心理学家证明,物质刺激只在短期内有效,人们在薪水提高一段时间后会产生“高原效应”,认为提高后的薪水是理所应得的,传统的“委托――模型”就会失效,这就导致了乡镇企业主对人不信任。同时,在不健全的经理人市场上,经理人可以逃避市场监督和市场处置,乡镇企业主受让控制权时心有疑虑,对授权后可能导致的风险、成本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预期。因此,授权―失控―收权成为乡镇企业中一个较普遍的现象。

(2)中国乡镇企业主由于受信用道德水平和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使他们不愿或不能与外人分享企业的机密信息,不肯信任和授权经理人。而且企业的核心权力长期牢牢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中层管理层无望升迁,基层成员的提拔又以关系为原则,这都造成了现有人力资源的浪费或制约社会资源的引入。

乡镇企业有较高的员工流动率

随着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内部会形成各类利益集团,家族亲属在管理中产生越权越位严重,家族亲属的权利无形地膨胀,责任不明,而且特权行为严重。这种模式,对外来的资源和活力产生一种排斥作用。由于家庭化经营模式的亲缘化特质,在我国乡镇企业中,一般外来人员很难享受股权,其心态永远是打工者,始终难以融入组织中。由于缺乏对企业的忠诚度,乡镇企业员工的流动速度和规模也在呈现递增的发展态势。

(1)在以先赋性的身份地位来界定权力的制度设计下,企业员工的潜能受到压抑,特别是职员主动性和创造力得不到有效发挥。而且,乡镇企业主观念滞后,企业缺乏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制度。因此,乡镇企业员工流动率较高。当员工流动超过合理范围,就会形成人员的过度流动,会对企业和社会带来不良后果,如对企业的日常业务造成不良后果,会加重同行业的竞争,带来企业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影响企业的士气和公司的声誉,增大整个社会的训练成本。

(2)乡镇企业多为“造福一方”的本地福利企业,在招工上无条件地安排本土农民就业,而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普遍偏低,不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从而影响乡镇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乡镇企业用人机制退化,关系职工多,这给企业的管理造成重大的困难,良好的制度体系难以建立。

3 解决乡镇企业家庭化经营模式引发问题的建议

通过内外环境改变企业家思想观念,解除乡镇企业文化成本约束

(1)不断提高企业家个人的修养。通过持续的学习来开拓视野,接受来自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观点,积极理解和吸纳不同的文化观念,并根据自身情况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经营经验。

(2)改变现有僵化的企业家培养模式和内容。无论是乡镇企业主本人还是国家应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企业主的学校教育,使其培养方式和内容更加规范,更加合理,特别是在价值观念体系的灌输上应注重兼容并蓄。

(3)营造企业家成长的社会环境。不仅要推动思想言论的自由,而且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兼容并包的思想和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心态,尊重人们选择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竞争力已成为竞争优势的核心。中国这一大批在“夹缝”中生存的乡镇企业只有突破文化成本的约束,才能获得真正的国际竞争力。

引进职业经理人,建立领导团队,改善社会资源引入状况

根据现代管理学之父杜拉克提出乡镇企业要让外聘管理人享有“主人感”。 杜拉克指出,家族企业中外聘的高阶层专业管理人,必须享有其所应享有的报酬和激励,使他能有“经营自己的事业”的感觉。

(1)构建有效的企业产权结构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经理人供求市场,使经理人和企业在事前交易中能够使有关经理人能力的信息得到真实的体系。这就要求国家努力倡导社会诚信体系;社会和高校在培养人才,特别是职业经理人的时候向受教育者传输诚信理念;市场在交易过程中贯彻诚信,完善市场信任制度。由此,乡镇企业主才敢于真正放权,以兼容并包的态度引入社会资源。

(2)逐步实现产权大众化,加强非家族企业成员长期产权激励机制建设。乡镇企业通过革新,从最根本、最核心的产权制度上让非家族成员,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经营层)和核心员工享有部分剩余索取权,承担部分剩余控制权,从而模糊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边界,以达到对非家族成员长期有效激励的目的。这样可以把对职业经理人的外部激励转为内部激励,使他们变成企业的管家,规避传统委托――模式的弊端和时候交易中的不信任问题。

增强员工忠诚度,降低员工流动率

(1)构建企业的双轨制人才流失危机管理系统。首先,乡镇企业主应树立正确的人才流失危机管理意识,成立危机管理团队。其次,在危机团队建立后,要经常识别、评价企业组织中的薄弱环节,据此建立起防范与处理人才流失危机的机制。再次,乡镇企业对人才流失危机不应只是被动防范,同时应主动“反击”,建立“反人才流失危机管理”机制。

(2)建立新型信任与信用关系网络。在创业之始和企业进入发展之后,乡镇企业中的“家长”和家族核心成员均应注重培养超越血缘和人情、涵容组织成员、贯穿上下级之间的新型信任和信用关系网络。根据美国学者巴纳斯的理论,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关爱下级和员工,这是建立信任关系的第一步。第二是培养良好的品行,倡导公平、公正和宽容的价值理念。也即树立一个标杆,发挥榜样的作用,使员工对企业主产生一种崇敬感,心甘情愿地为企业服务。这是建立新型信任关系网的关键环节。第三是强化行为可测性,给他人留下坚定不移、信守诺言的行为记录。

(3)对员工进行甄别淘汰与能力提升。甄别淘汰是指在进行价值观变革和强化刚性管理的同时,盘点亲属员工,分出可用的与不可用的,对不能及时做出观念和行为改变、不能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亲属员工及时淘汰,为乡镇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人才培育机制和从外部引进人才创造良好、开放的环境;而对可用的亲属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参与到对自身能力的提升上来,将其纳入企业的正常管理范畴,真正适应企业的发展。在进行甄别淘汰与能力提升的过程中一定要形成统一的认识与公正的标准,排除情感因素和固有的平衡协调思维,以期产生实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远华.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流动问题调查[J].浙江经济,2004,(21).

[2]周鸿勇,李生校.家族企业社会化变迁模式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1).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23篇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

1897年,居里夫人对放射性物质进行研究。她为了提炼一种别人不知道的放射性物质,找到了一吨可能含这种物质的工业废渣。在院里进行冶炼、溶解、沉淀、分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又9个月,她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新物质,取名为镭。

在我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校运会上,我班上的某位同学很喜欢跳绳,可是常常因为跳得不好而受到同学们的讥笑和讽刺,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仍然坚持跳绳, 还取得了跳绳的第一名。从此让笑看他的同学对他刮目相看。

只要我们有恒心就不怕失败,我们只要下功夫,不怕没有收获。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24篇

我的家乡在风景秀丽的临潼,这里有迷人的骊山、历史悠久的华清池,气魄雄伟的兵马俑,就让我来给大家讲讲临潼的变化。

以前临潼的主干道比较狭窄,窄到不能同时让两辆大卡并排行驶;那时的路是用青石板铺的,如果下雪结冰时车总会打滑,发生“打滑事件”。再看看现在的临潼,不但有了快速干道,而且改建成了双向六车道,还用绿化带把马路和非机动车辆道隔开,以免发生事故;街道都成了柏油马路,这样即使冬天路面结冰,也很少发生打滑事件。

临潼有风景秀丽的骊山,以前骊山植被很少,各种便民设施简陋,游客爬山时必须得走土路,遇到下雨天人们想上山都上不了山。而如今,为了让骊山变得更美丽,人们到处植树造林,骊山成了临潼人的“天然氧吧”,从山下仰望,郁郁葱葱;登山沿路上设置的卫生间多了,垃圾箱多了,人们再也不随手乱扔垃圾,而是自觉把垃圾扔到果皮箱里,骊山变得干净了;变化最大的莫过于登山的台阶多了,即使雨下得再大,只要有一把雨伞,你依然可以登到山顶。

当你站到山顶,鸟瞰县城,房子都是平房,就像一个个小蘑菇,如果遇到下雨有些房子就会漏雨,房内就会奏起锅碗瓢盆交响曲,雨停后还得修补屋顶。可是现在看去,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就像一根根被锯成块状的柱子矗立在远处,人们再也不会为雨天家中漏雨而担忧。冬天即使外面天气再冷,可家中却非常温暖,因为现在大部分家属楼都是集体供暖,人们的生活环境比以前舒适多了。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临潼,变化非常大,相信我的家乡以后会越来越美,人们生活的越来越幸福。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25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过的可真快呀,20时年又过去了,好像就一溜烟的功夫就过去了,20年过去了,就在这时,我有想起了我的故乡,我回到家乡了,又可以与家人团聚了。

今天,我刚一回到故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高楼和一座座的小洋楼。这些楼门的两侧都有一些花花草草。我坐在车里透过车窗,看到的这些花花草草,还有绿林。好像就到了草地的世界里,在树林里,仿佛还有几小鸟在歌唱着。慢慢地,我坐着车回到了家里。在回家的路上我差点都走错门了。刚到门口,我想,我终于可以和家人团聚了。

我一按门铃,姐姐出来了,她一看我回来了,满脸都是笑容。我并没有让姐姐大呼小叫。首先,我让姐姐带我参观一下我家的新房。刚一进屋里,我首先看到的是几间繁华的房子,在往里走右侧就是一个很大的厨房,里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家具,还有许多先进的设备,还有许许多多的蔬菜,我往里再走一些,看到了我的妈妈,我没有打扰她,她仿佛要给我做饭似得。右侧是每天晚上看电视的地方。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高清超薄大彩电,前面还有几个双人沙发。看起电视来,可舒适了。再往里走,就是一个宽大的阳台。如果洗了衣服,晒衣服。可省事了。阳台的小道里还养着两只小鸟呢;它们拍起翅膀不停的叫着,好像在说“小主人回来了”。

这时,我又从原路返回,到了爸爸的房间里,爸爸高兴的大声喊到:“咱们的儿子回来了”。之后,我又和家人吃了一顿高兴的团圆饭,我们一家人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啊,故乡的变化真大呀!就在这好像一溜烟的时间内,就都变成了繁华的高楼大厦了。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26篇

我的家乡在哈尔滨,是一座美丽的冰城。他有着清洁的街道,有着鲜花的芬芳,更有着冰晶闪亮的雪景。

回忆过去,好拥挤。好杂乱的小院,让人看了就想躲。而现在,在改革开放的方针下,楼房高耸,街道整洁。

到了夏天,家乡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鲜花的花艺造型各个广场都有,它的芬芳飘进了人们心里,也融进了空气中。

从前的冬天是寒风刺骨的冬天,而现在的冬天可是变化不小。聪明的家乡人用冰制造成了各种冰灯,用雪雕成了各种造型。吸引了外地人来游玩。

家乡的不断变化,让我从心里爱我的家乡,将来,等我学好本领,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创造我们的家乡,使我的家乡更加兴旺发达,美丽可爱。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27篇

上周六。曾金来我家玩,说停电了,在家看不了电视我说:“怎么停电了?”“听说要安装路灯了”她说。

今天下午,我放学回家,看见了路灯,上面是雪白雪白的下面是深蓝色的,看见它仿佛回想起水手穿的蓝白色相间的水手服,灯杆笔直笔直的,上面有一个大灯罩灯罩下面是一个大大的白炽灯,像一个小婴儿被灯罩包裹着,可爱极了、美丽极了,一排排的,整齐极了。夹在一排排笔直的沙树之中,美丽极了,亮眼极了。干干净净的水泥路平整的铺在路面上,周围的栅栏有红的,白的,绿的。看见这幅美丽的情景,让我想起几年前的光景是多么的不一样。

那时候,没有水泥路、没有栅栏、没有一排排整齐的沙树,在明媚的阳光下,热的让人睁不开眼睛,路上一棵树也没有,热死了,连知了的叫声也显得苍白无力。而现在,家家户户都种满了树。以前,都是用石子铺成的路。晴天,车子一过,漫天的尘土飞扬,雨天到了到处都是泥泞,坑坑洼洼的,就像人们所说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而现在,笔直的水泥路像地毯似的铺在地上,落叶缤纷,美丽的栅栏,从路上望,不知道有多美。

这不由得使我想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富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我们就是伟大祖国的美好明天,我们演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争创美好未来!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28篇

我的家乡四平市经历了百年沧桑的洗礼,解放战争时期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四战四平”战役。改革开放以来,这座老工业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四平市原来的居民住宅楼房很少,多数都是平房,夏天漏雨,冬天漏风。今非昔比,如今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建设成了许多标准化住宅小区,就说海银绿苑吧,门前有保安,楼前有娱乐设施、健身器材,绿油油的小草连成片,就象巨幅地毯似的。花坛里五彩缤纷的花朵争奇斗艳。小池子里有不计其数的鱼儿游来游去。四平还有许多美丽的小区。例如:阳光新城、海银明月、建设局小区——。这些小区为四平人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空间。

四平市原来的道路狭窄,路灯稀少,而且有许多是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汽车如果速度快的话,泥水会溅到行人的衣裳。现在和过去截然不同。现在大街小巷都是柏油路,宽阔平坦,车辆川流不息,公路四通八达,绿岛上栽满了花草树木,路的两旁更是绿树成荫,路灯齐明,灯火辉煌。

四平市的卫生原来是脏乱差,快入冬时,人们把垃圾都扔在下水道旁,日积月累,垃圾堆成了小山。冬去春来,冰雪融化后,臭气熏天。现在城市卫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卫工人把大街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市民也养成了不随意扔垃圾的良好习惯。四平已经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

四平市这只“白天鹅”会越变越美,越飞越高。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29篇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山村,村里的房子都是草房子,屋里的地面也是泥土的。夏天,潮湿的时候墙角都会有很多的虫子。屋面因为是麦草的,防水效果不好,有时下大雨的时候屋里就下小雨。

村里的路也是泥巴路,路面上坑坑洼洼的,又窄又不平整,非常不好走。下雨的时候总是踩两脚泥巴。如果有一辆车一过,都会溅到一身的泥点子。即使是天好的时候,也会有漫天的尘土,让人睁不开眼睛。

村中因为没有垃圾箱也没有专门打扫卫生的人员,村中的路边,房前房后,总是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

后来,中央实行“村村通工程”,我们村的泥巴路变成了又宽又平坦的柏油路。再后来政府又实行“旧村改造”和“美化卫生新农村工程”,村里的泥草房变成了明亮宽敞的大瓦房。村里也有了垃圾分类箱和专门卫生清理员,村里变干净了。

有了党的好政策,我们农村人也过上了城市里一样的生活。我想对他们说一声:谢谢!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30篇

三十年后,我回到家乡,发现这一路上的变化让我惊叹。

车道变得更宽阔了。就算是三辆车并排走也很容易通过。这可比原来增了一倍呢。车是三米高,上面的一米五是坐位,下面的一米五是空的,为了能让别的小车可以自由的走。大车和小车的材料和以前的车一样,但它有防碰撞程序,在道路上行驶非常安全。

这辆车的另一大特点是有一个特殊的功能。汽车是智能辨别的程序,只要是让车“闻”到有酒味或者心情不好的人,车门就会死死关着,就算是大力士也打不开这个车门,这就可以防止酒驾的危险发生了。

而原来脏乱的马路变成了干净的马路。汽车在马路上的噪音,通过特殊的处理,就变成了清新的空气。有灰尘或垃圾在马路也不怕,马路会自动把那些垃圾或灰尘收干净。

瞧,那一朵朵美丽的花朵,有人问,花朵怎么会那么大呢?原来,花朵是卫生间啊!不仅美观了环境,也没有异味。

广场上还有几个垃极箱。别人把垃圾扔在那里,只要百米以内,垃圾都会被收拾的干干净净的,这就是智能垃圾箱。

房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饿了,厨房里有个神奇的机器人。它什么都会做,只要你把想吃的图片给机器人扫描一下,它就会做出这道菜。

我多么希望这一切都美梦成真!那我的家乡将会更加美丽,更加环保!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31篇

山的智慧在于坚守,在于变中求的巍峨;水的智慧在于变通,在变化中求生存,遇石则分,遇曝则合;遇寒则冰,遇暖则融。我们应该像西伯利亚雪原上的白貂守护纯白的皮毛般坚守自己高洁的品行,在山穷水尽时应学会变通,方能迎来柳暗花明。坚守是一种执着,一种挺拔,一种柔韧。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这是轻松在严寒中的坚守;非梧桐不止,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是凤雏在高贵中的坚守;八年七汗而不见浅,十年九涝而不见深,这是大海在博大中的坚守。

时间总是在成长的足迹中渐行渐远,历史总是在过往的回忆中愈来愈清晰。我们会依稀看见汨罗江边徘徊着一位失意者,他衣衫褴褛,瘦骨嶙峋。他在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痛苦中选择了自投汨罗,他就是屈原。他坚守着一生的信念――不屈。令人永远怀念。

浔阳柴桑的桃花源隐居着一位高洁的诗人。他本怀着安天下,济苍生的抱负,却饱受官场的排挤,看透了仕途的庸俗与污浊。于是乎他决定重返田园,解印去职,飘然而去,他坚守的品行&&高洁,使人心生景仰。

他们之所以能万古流芳,不正是因为他们坚守着崇高的信念吗?可是有时候一味的坚守是行不通的。正如《周易》中所说:穷则变,变则通。所以说,当坚守成为无意义的偏执时,就应该放手了,此时放手才能变通,也才能变无意义为有价值。汉武帝登基后,通知上一直沿袭前人之术,建树不大,社会经济一直陷入文景之治后的低谷。一次,董仲舒和他谈起了为政必须改革创新的问题,董氏认为当变化而不变化,随有大贤而不能善治也。于是,汉武帝听取了他的意见实行了新政,从而使汉朝迎来了半个世纪的繁荣。如果|当变不变,那么必留后患。三国时街亭之战,马谡刚愎自用,不加变通地将《孙子兵法》上的居高临下。以一当十搬到战场上,结果被魏军围困于山上,断了水源,最终不战而败。

世上没有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既要像白貂一样坚守,又要懂得该变通时则变通的道理。在坚守中用变通酿造的琼浆愈久弥香,在坚守中用变通构筑的铜墙铁壁将固若金汤!请记住:在坚守梦想的同时,不要忘了带上变通的翅膀!

家乡的变化论文 第32篇

我的家乡座落在一个偏僻的小镇,可这几年的变化让我刮目相看。昔日的家乡的路是土路,黄黄的,颜色很单调。坑坑洼洼的路一点也不好走,和城里的柏油马路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风一刮,路面上立即尘土飞扬,周围一片黄沙,落在人的身上,于是一个真正的“黄种人”出现了。现在的家乡马路整洁又宽阔。马路两旁的霓虹灯光彩夺目。大道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两旁是一排排一栋栋南北相向、错落有致、高大漂亮的楼房。整个建筑群,形体精美壮丽,粉墙红瓦、玲珑剔透的砖雕、富于东方艺术色彩的房檐上,精雕细镂、飞金重彩,在阳光映照下与红砖墙交相辉映,如一幅泼墨水彩画卷……以前大家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缝制,冬天手脚都冻得通红,太小了也得穿在身上;而现在大家每个人都有漂亮的衣服,还都是名牌呢,我自己的衣服就装了满满一壁橱。以前我们就盼着过年,因为过年才能吃到鸡鸭鱼肉,现在我们天天都吃。

以前我们的校园都是低矮的平房,教室又冷又暗,四面透风,桌椅破旧不堪,现在的校园简直就是天堂,教学楼高大洁白,教室宽敞明亮,一排排崭新的桌椅整齐的摆放在教室里。平坦的大操场上摆放着各种体育器材,一下课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我爱我的家乡,我想家乡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它不正是发展中祖国的缩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