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名言录(59句)

时间:2024-03-21 08:11:58 作者:admin

曾国藩名言录 59句

1. 借才夷域与夷域培才。借才夷域, 指聘用洋教习、洋匠、洋翻译等; 夷域培才,指派留学生出国深造。曾国藩的水师中,就聘用了许多洋教习,以便水勇们学习。江南制造局设立后,就聘请了懂得制造灵活坚硬船舰的洋匠,“并修中外工匠住居之室”,[6]275 以便他们安全生产。江南制造局里设立译馆后,因中国翻译人才素质较低,所以就“先后订请英国伟烈亚力,美国传兰雅,玛高温,三名,专择有裨造之书,详细翻出”[6]215。这样做,既译出了大量西方的科技书籍,又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在1871 年(同治十年) 曾国藩根据容闳的建议,奏请清政府挑选聪明的学童赴美留学,学习西方的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这就拉开了官派留学的序幕, 从而为清朝培养出了一大批军事科学技术人才。

2. 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3. 和曾国藩学做人

4. 政治际遇与修身之学

5. 识人未卜先知。曾国藩善于对一个人进行综合的预测。曾国藩观察人重视观察人的精神,也就不以貌取人。譬如罗泽南“貌者不扬,目又短视”,[2]243骆秉章“如乡甲老德,粥州无能”[2]250,但他都能倾心结好,许为奇才。又如塔齐布,因为他出仕很早,穿草鞋,每朝认真练兵,便为曾国藩所赏识,后来一力保举他。曾国藩善于识别人才,主要是因为他能观人于微,并且积久而有经验,故此才有超越的知人之明了。

6. 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7. 量才器使,用其所长

8. 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9.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10. 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11. 和曾国藩学交友

12. 管理人才要赏罚分明。用兵管人一定要做到赏罚分明,攻心为上,攻身为下。如果下属有杰出贡献一定不能嫉贤妒能,这会严重挫伤他们的锐气,应该论功行赏。曾国藩向立有战功的下属奖励刻有自己名字的腰刀,将士们都奋勇作战,期望能得到这难得的荣誉。除了奖赏之外,在该罚时也绝不留情,交情深厚如李元度者在徽州失守后照样被免职。赏罚分明是曾国藩用人的一条基本原则,他严格要求下属,特别是立下的军令状,更是必须做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严格的军法,曾国藩与湘军才能在晚清那个混乱的时代中站稳脚跟。

13. 训人情理并茂。曾国藩高度重视军队的训练。他将湘军的训练分为训教与操练两种,而以训教为根本,特别注重思想性的教育。曾国藩的训话自有特色,可谓情理并茂。请看《晓谕新募乡勇》中所言:“照得本部堂招你们来充当乡勇,替国家出力……你们平日如不早将武艺学得精熟,将来遇贼打仗,你不能杀他,他便杀你。你若退缩,又难逃国法。可见学的武艺,原是保护你们自己性命的。”[6]252这段话的“情”就是站在士兵阶层为他们的利益说话,曾国藩在训话中强调同心同德,他要训练出一支精诚团结之师,其目的是要培养出一支集体主义精神的军队。

14. 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15. 读《曾国藩家书》的最初印象

16.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17. 育人三原则:勤教、严绳、宏奖

18. 结语

19. 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20.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21. 教育政策思想

22. 人事政策思想

23. 寻找事业之替手与培养事业延续的种子

24. 管人恩威并施。曾国藩说,养民是为民,做官也是为民。为民不是一句空话,不是做几件事情摆摆样子,而是要真心实意地爱,爱人也不是无原则的,为了保护多数人的利益,必须赏罚严明。曾国藩为了惩治贪官污吏,设置新的机构办案,自行审案杀人。曾国藩不辱圣命,实行峻法的刚挺之气令大小贪官胆战心惊,这种作风一直到他任直隶总督时还如此。他相信只有坚持峻法,才能拯救垂危的清王朝。曾国藩寿诞,胡林翼送曾国藩一联,联说:“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这对联正好说明了曾国藩恩威并施的行政管理原则。

25. 救国理想:外王之道与“公德”的扩展

26. 转移风气

27. 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

28. 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29. 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30. 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31. 人格修养:内圣之学与“私德”的转化

32. 强国兴邦

33. 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34. 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35. 曾国藩人力资源教育性开发思想

36. 和曾国藩学做事

37. 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38.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39. 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40. 注重才识,不计恩怨

41. 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42. 无为名尸,勘破幻妄也。无为谋府,无思也。无为事任,无为也。无为知主,地知也。然须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实行不去。庄子曰:“吾以无为为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大颠曰:“众人而不思不为,则天下之理几乎息矣。”应事接物只是一个情字为累,若无情则无累矣在,故曰圣人无情。

43. 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44.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45. 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46. 曾国藩人力资源使用性开发思想

47. 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48.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经典语录 )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49. 明责授权,用人不疑

50.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51. 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52. 委功与揽过。委功,指把功劳如实地分给他人,不据为己有;揽过,指主动承担责任,不把错误推给别人。曾国藩想:“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5]168。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当获得了太子少保衔时,认为功劳应属于众人。“上托圣皇鸿福,下赖僚友同心,出谋以胡林翼为先,苦战以多隆阿为最,如臣碌碌,何功可言。”[6]124曾国藩在错误面前,也实事求是。一次他借李次青(元度) 未请假擅自回乡募勇之事,参劾打击了李元度。他的弟弟认为哥哥做得不对,并写信过去。曾国藩阅信后大声悔恨地说:“吾过矣! 吾过矣!”“余益觉大负次青,愧悔无地。”[5]185李元度见曾国藩如此悔过,就愈加尊敬之,并为之忠贞不渝地效命了。

53. 劳动报酬政策思想

54. 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55. 曾国藩人力资源政策性开发思想

56. 育人循循善诱。曾国藩把自己的幕府(包括所率之湘军)办成一所人才学校,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从他的幕府培养出了众多杰出的人才。李鸿章在曾国藩幕府中,起先掌管文书,继则负责向朝廷拟订奏稿,工作得心应手,曾国藩常常当着别人的面夸奖他:少荃天资聪明,文才出众,办理公牍事务最适合,所拟文稿都远远超过了别人,将来一定大有作为。当然,曾国藩也感到李鸿章还不成熟,存在着许多毛病,譬如他恃才傲物,心高气盛,日常生活很散漫。为此,他有意对李鸿章进行训导和磨炼。

57. 律人以身作则。曾国藩做了几十年的京内官,京外官,从来不取一文来历不明的钱。而且立誓不靠做官来发财,他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曾国藩深怀济世之志,在家书中言:“余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宦) 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 ”[5]198衣食住行极为简单,曾国藩每食只吃蔬菜一品,决不多设。平时不衣帛, 20岁时,曾制天青缎马褂一件,家居不轻着,惟遇庆贺及新年才穿一下,其衣藏了30年,犹如新衣,非常简朴廉洁。

58. 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59. 读《曾国藩家书》后的思想启迪